|
可貴的精神是成就偉大事業的靈魂
從事核武器事業的幾代人在創建歷史偉業的同時,鑄造了堪稱“民族脊梁”的價值觀,留下了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以鄧稼先為代表的“兩彈一星”元勛們,深知中華民族曾歷盡磨難、飽受屈辱,深知這個事業是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當組織上調他們參加核武器研制工作時,他們的回答就是:“我愿以身許國!”他們的行動也正是這樣。國家還指派了很多優秀的將領、干部組織和管理這一宏大工程。更有一大批無名英雄,包括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大家的共同心愿是——把個人的一切都獻給這一崇高的事業。“沒有那千千萬萬在任何崗位上都能兢兢業業忘我勞動的人,就沒有我們的事業!”正是這種對國家和民族的愛,正是這種深沉的家國情懷,支撐著大家戰勝了物質條件的匱乏、工作生活的艱苦,克服了“文革”的干擾破壞,在青海草原、戈壁沙漠和四川山溝創造出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用汗水、熱血和青春年華譜寫出我國尖端工程技術發展的光輝篇章。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創造中國特色的核武器發展道路
當年,中國發展核武器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中國為國際核軍備控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仍然不得不努力實現核武器的現代化并保持其有效性:① 通過精密物理和精密技術研究,把核武器做精、達到更高水平;② 通過基于科學的庫存管理,進一步提高核武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生存能力等;③ 在世界新技術革命和美國建立國家導彈防御體系(NMD)的條件下,保持核威懾的有效性。進而提出了一系列核與非核高技術相結合的新課題。這是當年解決有無“兩彈一星”時所沒有遇到的問題——既涉及科學問題,又涉及技術與工程問題。這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也是實現“科技強國”這一新的國家目標不可或缺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