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李國杰院士:中國?70?年信息科技發展回顧與思考

發布時間:2019-12-24 11:55:12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李國杰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李國杰,信息科技,科研模式,科研效率,科技強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70?年前,我國信息領域是一張白紙,如今中國是舉世公認的信息產業大國。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人民幣,網民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59.6%。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普惠大眾。

評價?70?年的科技成就,媒體上最常引用的數據是,全國研發人員總數增長了多少倍,科研經費投入增長了多少倍,文章發表了多少,專利申請了多少……其實,科技人員數和經費投入都是成本,不是產出;文章發表數和專利申請數是科研的中間結果,不是最終影響。評價科技發展的成就應該看老百姓獲得的實惠、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微信和網上支付的普及是中國民眾引以為自豪的先進信息技術應用;“東風”導彈、“遼寧號”航母等“撒手锏”中隱含著我國掌握的信息技術的威力;自?2015?年以來華為公司獲得交叉許可后的知識產權凈收入超過?14?億美元,在橫遭美國政府打壓時,華為公司宣布向美國最大電信運營商?Verizon?征收超過?10?億美元的專利費,彰顯了中國龍頭企業在信息技術知識產權上的實力。上面隨手捻來的幾個案例就能看出我國信息技術的貢獻與進步,我們為?70?年來中國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突飛猛進感到無比自豪!

衡量我國信息技術進步的另一個指標是看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否縮小。例如,無線通信技術,我們第一代引進,第二代跟進,第三代參與,第四代自主開發,第五代已開始引領全球。新中國的?70?年與數字電子計算機的?73?年歷史幾乎同步。以國內外推出各代第一臺計算機的時間差距來衡量,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的差距是?12?年,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差距是?6?年,由于“文革”的干擾,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差距擴大到?9?年,向量計算機的差距是?7?年,大規模并行機是?5?年,機群系統是?4?年,差距逐漸縮小。2010?年“曙光?·?星云”千萬億次計算機第一次排名全球超級計算機性能第二,開啟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向世界頂峰沖刺的征程,后來“天河”和“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相繼“登頂”,我國超級計算機的研制水平已與美國并駕齊驅。

我們已經取得驕人的進步,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離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更近。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科研投入不斷增加,但科研的產出并沒有成比例地增加。在信息領域的知識寶庫中,中國人發現、發明的知識還不多;信息領域的國際標準中,以中國人的新發現和發明專利為基礎的標準也很少;國際上流行的信息技術教科書上,還很少出現中國人的名字。

盡管國際局勢波譎云詭,我國仍然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其內涵和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的變化是發展的動力從資本和勞動力轉向科技自主創新的能力,技術發展的源頭從國外引進轉向以國內自主研發為主。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從未像今天這樣給予科學技術這么高的期盼。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也逼迫我們面對從未有過的巨大挑戰。我們必須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才能從跟蹤走向引領,從信息產業的中低端走向高端。不管未來的道路上有多少坎坷,我們一定能為人類文明作出與“中國人”這個響當當的名字相稱的貢獻。

為了提高科研效率,過去我們一直在討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中國科學院考慮較多的是院內機構的拆分合并、研究所的內部管理機制和科研布局等。作為對過去?70?年科研工作的回顧和思考,本文換一個角度,重點討論科研模式的調整和改變。所謂“科研模式”(或者稱為“科研范式”)是指如何開展科研工作,是強調“有序”還是“無序”,強調“線性”還是“并行”,強調“成果轉化”還是“市場牽引”等。70年來我國已形成較為固定的科研模式,包括任務帶學科的“兩彈一星”模式,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成果轉化的“線性模式”等。我們需要通過認真梳理,厘清哪些需要繼承,哪些需要補充,哪些需要揚棄。新時期呼喚新的科研模式,我相信,新的科研模式會使我們的科研工作進入新的天地。

1  2  3  4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