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發布時間:2019-10-16 09:04:26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文章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文章指出,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文章指出,新中國成立后黃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

文章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第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第二,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第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第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第五,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文章指出,要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領導,抓緊開展頂層設計,加強重大問題研究,著力創新體制機制。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9年9月18日)

習近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2014年3月,我到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程前往東壩頭鄉張莊村考察,那里也是焦裕祿同志當年找到防治風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上個月,我在甘肅考察期間專門調研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這次來又考察了黃河河南段防洪等相關工作。

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有關部門也根據我的要求進行了認真研究。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公里,是我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大河。黃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總人口4.2億,占全國30.3%;地區生產總值23.9萬億元,占全國26.5%。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上古時期,炎黃二帝的傳說就產生于此。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分布有鄭州、西安、洛陽、開封等古都,誕生了“四大發明”和《詩經》、《老子》、《史記》等經典著作。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擁有三江源、祁連山等多個國家公園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五大沙漠沙地,沿河兩岸分布有東平湖和烏梁素海等湖泊、濕地,河口三角洲濕地生物多樣。黃河流域自然景觀壯麗秀美,沙漠浩瀚,草原廣布,峽谷險峻,壺口瀑布更是氣勢恢宏。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是農產品主產區,糧食和肉類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左右。黃河流域又被稱為“能源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豐富,煤炭儲量占全國一半以上,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考察。這是17日下午,習近平在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眺望黃河鄭州段。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黃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地區,主要有漢、回、藏、蒙古、東鄉、土、撒拉、保安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10%左右。由于歷史、自然條件等原因,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上中游地區和下游灘區,是我國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好流域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由于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水害嚴重,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據統計,從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達天津,南抵江淮。1855年,黃河在蘭考縣東壩頭附近決口,奪大清河入渤海,形成了現行河道。封建社會戰爭和軍閥混戰時期,更是人為導致黃河決口12次。1938年6月,國民黨軍隊難以抵抗日軍機械化部隊西進,蔣介石下令扒決鄭州北側花園口大堤,導致44個縣市受淹,受災人口1250萬,5400平方公里黃泛區饑荒連年,當時災區的悲慘狀況可以用“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來形容。

“黃河寧,天下平。”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自古以來,從大禹治水到潘季馴“束水攻沙”,從漢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務、漕運”刻在宮廷的柱子上,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斗爭。但是,長期以來,受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制度的制約,再加上人為破壞,黃河屢治屢決的局面始終沒有根本改觀,黃河沿岸人民的美好愿望一直難以實現。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把它作為國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黃軍民和黃河建設者開展了大規模的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保障了伏秋大汛歲歲安瀾,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龍羊峽、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充分發揮作用,河道萎縮態勢初步遏制,黃河含沙量近20年累計下降超過8成。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流域用水增長過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入渤海水量年均增加約10%,通過引調水工程為華北地區提供了水源,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三江源等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實施,上游水源涵養能力穩定提升。中游黃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庫布齊沙漠植被覆蓋率達到53%。下游河口濕地面積逐年回升,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

——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2014年以來沿黃河9省區1547萬人擺脫貧困,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加快推進,百姓生活得到顯著改善。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黃河一直體弱多病,水患頻繁,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觀制約,也有后天失養的人為因素。可以說,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

一是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后續動力不足,水沙調控體系的整體合力無法充分發揮。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預見期短、威脅大;“地上懸河”形勢嚴峻,下游地上懸河長達800公里,上游寧蒙河段淤積形成新懸河,現狀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面4米至6米,其中新鄉市河段高于地面20米;299公里游蕩性河段河勢未完全控制,危及大堤安全。下游灘區既是黃河滯洪沉沙的場所,也是190萬群眾賴以生存的家園,防洪運用和經濟發展矛盾長期存在。河南、山東居民遷建規劃實施后,仍有近百萬人生活在洪水威脅中。

二是流域生態環境脆弱。黃河上游局部地區生態系統退化、水源涵養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嚴重,汾河等支流污染問題突出;下游生態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濕地萎縮。黃河流域的工業、城鎮生活和農業面源三方面污染,加之尾礦庫污染,使得2018年黃河137個水質斷面中,劣V類水占比達12.4%,明顯高于全國6.7%的平均水平。

三是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水資源利用較為粗放,農業用水效率不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生態警戒線。“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曾何等壯觀,如今要花費很大力氣才能保持黃河不斷流。

四是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黃河上中游7省區是發展不充分的地區,同東部地區及長江流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滯后,內生動力不足,源頭的青海玉樹州與入海口的山東東營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相差超過10倍。對外開放程度低,9省區貨物進出口總額僅占全國的12.3%。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5個涉及黃河流域。

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我曾經提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第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黃河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要充分考慮上中下游的差異。上游要以三江源、祁連山、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等為重點,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不是簡單挖幾個坑種幾棵樹,黃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種樹,種什么樹合適,要搞清楚再干。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設旱作梯田、淤地壩等,有的地方則要以自然恢復為主,減少人為干擾,逐步改善局部小氣候。對汾河等污染嚴重的支流,則要下大氣力推進治理。下游的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要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村民李應川家,同李應川一家拉家常。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第二,保障黃河長治久安。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是黃河復雜難治的癥結所在。盡管黃河多年沒出大的問題,但黃河水害隱患還像一把利劍懸在頭上,絲毫不能放松警惕。要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必須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要完善水沙調控機制,解決九龍治水、分頭管理問題,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減緩黃河下游淤積,確保黃河沿岸安全。

第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黃河水資源量就這么多,搞生態建設要用水,發展經濟、吃飯過日子也離不開水,不能把水當作無限供給的資源。“有多少湯泡多少饃”。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9年8月20日傍晚,正在甘肅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中農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一場,實地察看馬場經營發展情況,了解祁連山生態修復工作。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第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8月26日,我在中央財經委第5次會議上強調,要支持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三江源、祁連山等生態功能重要的地區,就不宜發展產業經濟,主要是保護生態,涵養水源,創造更多生態產品。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等糧食主產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質量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集約發展,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貧困地區要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第五,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四、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領導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尊重規律,摒棄征服水、征服自然的沖動思想。“禹之決瀆也,因水以為師。”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規律。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優越性,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能犯急躁病、大干快上,特別是不能搞各種各樣的開發區。

第一,抓緊開展頂層設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國家發改委要會同有關方面組織編制規劃綱要,按程序報黨中央批準后實施。黨中央成立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協調推進相關重點工作。

第二,加強重大問題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對一些重大問題,在規劃綱要編制過程中要深入研究、科學論證。

第三,著力創新體制機制。要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工作機制。中央層面主要負責制定全流域重大規劃政策,協調解決跨區域重大問題,有關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持。省級層面要履行好主體責任,加強組織動員和推進實施。市縣層面按照部署逐項落實到位。要完善流域管理體系,完善跨區域管理協調機制,完善河長制湖長制組織體系,加強流域內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防治、聯合執法。

同志們!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讓黃河造福人民。(求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