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多以來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理解共建“一帶一路”引領效應?如何應對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的挑戰?近日,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胡必亮就這些話題接受了《發展訪談》的專訪。
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胡必亮
主持人: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引領效應持續釋放,在同沿線國家的合作機制不斷健全,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快推進。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引領效應?您如何評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多以來各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胡必亮:宏大的事業有引領性才能有引領效應,我認為,“一帶一路”的引領效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目標非常高遠。“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目標非常高遠,可以引領其它目標。有利于促進共同發展,支持全球的經濟增長,改善全球治理,促進世界和平和文明對話等。不管是哪一方面,其初衷和最高目標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僅凝聚中國的力量,還凝聚全世界的力量,具有很高的引領性。
二是“一帶一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把“一帶一路”事情做好了,跟“一帶一路”相關的很多方面,都會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它在內容上有引領性。
三是 “一帶一路”可以引領中國全面對外開放。“一帶一路”是構建我國新時代全方位對外開放,或者是更廣泛、更深入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最重要抓手。
我想,至少在以上三個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是具有引領性的,能夠進一步推進中國的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社會和其他國家共同發展,最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一帶一路”的事情做好,其他的相關目標也都有利于實現。
記者:您如何評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多來各個方面取得的進展?
胡必亮: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接受采訪時從四個方面說明了“一帶一路”取得的進展:第一,就是戰略的溝通和政策的協調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第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方面取得了進展。第三,利用“一帶一路”這個平臺對國際合作的憧憬方面取得了進展。第四,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很多國家從“一帶一路”建設中得到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利益。
我想再補充幾點:第一,很重要的就是“一帶一路”的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我把它概括成為“12345”:“1”個目標,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目標不僅僅是中國提出來的,而且得到了世界很多國家特別是聯合國很多機構的認可。“2”個特性,即開放性、包容性。“3”個基本原則,即共商、共建、共享。 “4”個相互,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5”個互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第二,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有一批重大項目已經落地。上個月我去埃塞俄比亞參觀了亞吉鐵路、輕軌、產能合作基地、產業園區,這些重大項目不僅落地,還取得了一些早期的收獲。
第三,保障體系初步的完善,有利于促進“一帶一路”的發展。保障體系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資金保障,現在的金融保障體系逐漸完善,有銀行、有基金、有通過市場融資的、有通過P2P的,融資的渠道和融資方式(日益)多樣化。我們也通過跟法國、日本第三方市場合作,開通了一些新的融資渠道,資金保障、安全保障當初情況沒有這么好,現在也不斷在改進。通過教育、醫療衛生各方面合作項目的開展促進民心相通,在民心相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等等。
第四,跟中國共同開展“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及人民都得到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包括稅收增加、就業增加。稅收增加對這個國家或者項目所在地是有好處的,就業增加對老百姓是有好處的,所以國家和人民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從以上四個方面就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多來確實取得了重大進展,不管是從制度建設方面,還是項目保障方面再到給百姓帶來的福祉方面來說,都有了很大的進展。
主持人:不久前,中意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在亞歐大陸開辟了新的空間。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但有輿論認為此舉加劇了意大利及其傳統盟友之間的不安情緒。在您看來,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的挑戰呢?
胡必亮:我們和意大利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意大利是歐洲發達國家,這說明我們“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跟發展中國家合作,也跟發達國家合作。這符合倡議的基本出發點:全球合作,促進全球的共同發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產生這些不同看法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相互之間的了解還不夠。
比如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或者出發點是想促進全球(經濟)的增長,通過互聯互通,使全球的自然要素更加有效配置,產生一種聯動增長效益,改善全球的基礎設施。我們希望通過“一帶一路”的合作平臺來改進很多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的狀況,進而促進他們的經濟發展。另外,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平臺,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更廣泛,更普遍的參與到全球發展中來,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改善全球治理體系。同時,推動全球發展中現有問題的解決,比如貧困、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全球資金短缺、全球發展不均衡等。這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基本出發點,但是有一些國家對它的理解不是這樣的。比如有的國家認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過剩產能的輸出,為了自己的利益,有的國家甚至認為是搞地緣政治,拉幫結派。事實是,我們會跟一些國家真切合作,目的是促進共同發展,我們也不是拉幫結派,而是開放包容的,任何人都可以參加。
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做更進一步的努力,一方面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不強制任何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建設過程中,也不強制用什么方式,商量著辦。“一帶一路”的成果也是大家共享,實現共同的發展。
另一方面就是要使參與“一帶一路”共建的國家和人民最終都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給國家帶來更多收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改善基礎設施狀況,使當地的人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多收入。不堅持這點,那才是真正的挑戰,問題就會比較大。
主持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辦,您認為,在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基礎上,論壇的舉辦對推進全球伙伴關系建設,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引領全球的治理,服務國內改革發展等方面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胡必亮:“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在“一帶一路”的平臺上構建了一種新的國際伙伴關系。國際伙伴中有南南合作,也有南北合作,它有很強的包容性,各個國家都通過這個平臺,加強或改善相互之間的聯系。另外,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通過新項目的落地、產業園區的建設等,給需要緩解貧困的國家或地區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能有效促進該國工業化、農業化的發展,緩解貧困,從而完善和改進全球治理,促進全球的共同發展。
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世界的和平。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大家的凝聚力越來越強,并都能共同通過“一帶一路”的平臺進行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所以這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讓世界討論存在的共同性問題,找出共同的解決辦法,從而促進世界的和平和國際間的合作。我認為,通過“一帶一路”平臺,還能讓我國更加開放,向全世界開放。
(監制/終審:鄭文華;編審:王振紅、王虔;主編/策劃:王東海;主持人:劉芳奇;編輯:劉芳奇、劉夢雅、殷曉霞;攝像/后期:杜添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