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向春玲:從湘西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局

發布時間:2019-03-14 10:04:1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劉晨曦 程夢玲 韋博雅  |  責任編輯:劉晨曦
關鍵詞:脫貧,貧困,扶貧,湘西,向春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劉晨曦實習記者程夢玲韋博雅)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7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深度地區還有那些難點亟待解決?作為深度貧困地區,湘西如何“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社會制度比較教研室教授向春玲以近年多地考察所見,以湘西脫貧攻堅情況為樣本,解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之戰的難點和解決方法。

多地調研見問題 

2015年到2018年,向春玲相繼深入福建寧德、云南玉溪、內蒙古鄂溫克旗和阿爾山、西藏昌都丁青縣等貧困地區進行調研,2017年、2018年兩次赴湖南湘西州調研。她談到,“20176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召開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以后,國家確定了334個深度貧困縣,主要集中在‘三區三州’。但是在‘三區三州’之外,全國還有多個省區仍然存在著大量分散的深度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群體。”在多地調研的過程中,向春玲積累了大量的扶貧一線資料。

在調研中,向春玲發現,這些地區在脫貧方面存在著不少的共同點,同時也具有差異性。

在共同點方面,首先,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差,災害易發、貧困面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貧困程度深,常規的經濟發展手段和脫貧方式難以有效帶動其發展。其次,貧困人口主要由長期患有慢性病而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孤寡老人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勞動技能的人口組成。同時,農業(牧業)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但是,這些地區的自然生態良好,加上特有的民族風土人情,依靠生態文化旅游業脫貧致富成為他們的共同特點。

在差異性方面,主要有兩點:第一,由于地理、氣候、自然資源條件不同,這些深度貧困地區所發展的脫貧產業有所不同,比如南方的貧困地區多在農業、種植業上下功夫,北方以及西北牧區以牧業、林業為基礎開發扶貧主導產業。第二,各地在建房扶貧模式上有所不同。有的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就在本地,而且找不到建新房的平地,他們就近在原地拆了舊房建新房;有些海拔高的山區,土地少、且貧瘠,資源困乏,交通不便等,“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他們采取異地搬遷模式。而且,易地搬遷的房屋風格設計上不同,帶有各自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

對于易地搬遷,向春玲認為,“有的地方對貧困戶安置房的設計放棄了民族風格,這很可惜。因為保護好民族特色,才能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才能為民族文化旅游創造好的條件。”

政策攻堅破難點

深度貧困地區在破解貧困方面如何攻克難點?向春玲從政策方面給出了三點建議:第一,要考慮政策的差異性。“一些山高路險的貧困地區修路成本很高,政策上要給予更多的支持。還有一些項目需要地方的資金配套,但是深度貧困地區拿不出錢來配套,這也需要政策的差異性的支持。”向春玲認為,只有考慮到了政策的差異性,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第二,要考慮政策的連續性。向春玲在調研中發現,許多地方都非常關注2020年后脫貧政策的情況。2020年以后,給這些地方的一些特殊的扶貧政策會有多大變化?如何制定有效的新政策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如何實現脫貧后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向春玲說,這些都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最后,政策的穩定性也十分關鍵。在談到脫貧產業開發的規律和過程時,她談到:“茶樹種植后要3-4年才可以采茶,柑橘種下后要4-5年才掛果,所以,怎么樣支持貧困群眾真正擁有一個產業,并從這個產業上長期地、持續性地獲益,徹底改變其貧困面貌,確實需要政策的穩定性。另外,在考核上要考慮這些脫貧產業的過程性,有些產業投入和開發不是當年就能見效。”另外,向春玲認為,政策上還應考慮到貧困戶與“貧困邊緣戶”之間利益協調,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醫療扶貧、教育扶貧等政策支持下很快提高生活水平,但是,這些“貧困邊緣戶”沒有享受到國家的脫貧政策,他們的貧困狀況目前也需要關注和幫助。此外,還需要提高貧困群眾內生脫貧動力等問題。

湘西脫貧好樣本

在向春玲近幾年調研過的眾多貧困地區中,湘西州的扶貧創新之道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了她很大的啟發。

湘西州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地方,在脫貧攻堅工作方面,不但認真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要求,還“提出了‘十大工程’,涵蓋實施發展生產脫貧、鄉村旅游脫貧、轉移就業脫貧、易地搬遷脫貧、教育脫貧、醫療救助幫扶、生態補償脫貧、社會保障兜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等等。”

向春玲表示,湘西州這些年在推行“十大工程”上取得了很多成效。“他們提出‘五個結合’的要求來突出精準精細:在扶貧動態管理上,強調信息公開透明與群眾認可相結合;在激發內生動力上,不搞空洞說教,強調典型示范與正向激勵相結合;在發展扶貧產業上,不搞大包大攬,強調統籌布局與因地制宜相結合;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不搞大拆大建,強調留住鄉愁與實用美觀相結合;在扶貧主體統籌上,不搞孤軍作戰,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與黨員干部先鋒作用相結合。同時,他們認真總結十八洞村精準脫貧的成功經驗向全州推廣,走出了一條具有湘西特色的精準扶貧之路。”

向春玲認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湘西州按照“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產業扶貧思路,結合當地實際走出了一條深具湘西特色的產業扶貧之路。湘西州產業扶貧的方式亮點不僅在于多產業協調發展多渠道促農民增收,以直接幫扶、委托幫扶、合作幫扶、股份幫扶四種模式創新精準有效的扶貧方式,還體現在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以有效應對市場風險、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她表示,湘西州特色產業扶貧方式是成功的。“特別是他們立足湘西州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和獨特的民族風情,發展旅游業很有成效。像早期開發的鳳凰古城、永順芙蓉鎮、里耶古鎮這些核心景區享譽海內外。目前,正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開發了花垣十八洞、吉首矮寨、鳳凰山江苗寨、古丈墨戎苗寨、瀘溪馬王溪、保靖呂洞山、龍山惹巴拉、永順塔臥等一批鄉村游、紅色游景點,累計帶動了9.4萬人脫貧。”

讓向春玲尤為印象深刻的是湘西產業扶貧創新的典型——保靖黃金茶產業。保靖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湘西州深度貧困縣中的重點縣。如今的保靖黃金茶產業不僅是該縣特色優勢產業,也是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的農業支柱產業。“一畝黃金茶的純收入5000元左右。保靖縣呂洞山鎮是黃金茶的原產地和主產區,當地苗族群眾只要種有黃金茶,脫貧不成問題。” 向春玲表示,“黃金茶產業的開發也是挖掘歷史傳統資源基礎上成功實現了脫貧產業的創新。”

決勝之局穩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3月7日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再接再厲,咬定目標,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要按時按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向春玲說,不僅要求數字上達到“兩不愁、三保障”,還要高度注重脫貧的質量,要脫真貧,真脫貧,反對那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或者“虛假式”脫貧、算賬式脫貧的做法。

向春玲以湘西州為例說,湘西州不僅在脫貧方式上注重結合實際走特色、創新扶貧之路,在脫貧質量上,也堅持了“幫扶要精準、增收要穩定、保障要兜底、脫貧要真實、群眾要滿意”的原則,做到“脫貧工作更務實、脫貧過程更扎實、脫貧結果更真實,要讓脫貧成效和質量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讓人民群眾滿意。”

她指出,湘西州在“四防”“兩嚴”上頗下功夫。“四防”包括:“防庸”,即防止在脫貧過程中思想麻痹或者庸庸碌碌、晃晃蕩蕩地來熬日子;“防急”,要力戒急于求成、盲目蠻干的做法;“防散”,在扶貧工作中要防止撒胡椒面式的做法,要集中精力做好精準扶貧;“防虛”,力戒做一些虛功、假功,搞“數字脫貧”、群眾“被脫貧”。“兩嚴”指嚴格對扶貧對象進行動態管理——貧困戶脫貧之后,返貧的問題是否存在,怎么防止返貧,要對這些進行動態管理;嚴肅群眾紀律、工作紀律、財經紀律,把資金管好,把項目管好。向春玲還提到,“他們嚴肅查處 ‘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及時補救。當然,他們還在不斷加強貧困村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貧困地區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事業,確保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如期脫貧,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

向春玲在調研湘西5個縣的過程中,看到了當地干部群眾脫貧攻堅的努力和決心,湘西州委州政府和貧困縣的縣委縣政府也始終把脫貧攻堅放在第一位。通過干部群眾的齊心協力,2018年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州66.0073萬貧困人口已經累計脫貧55.4258萬,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31.93%下降到2018年的4.3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229元增加到2018年的9183元。向春玲表示,“從歷史上來看,這確實是湘西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一個歷史階段,也是湘西老百姓獲得感最強的一段時期。”

據了解,湖南省有11個深度貧困縣和549個深度貧困村。湖南省根據中央有關精神,2017年12月20日出臺了《湖南省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從資金投入、產業扶持、教育扶貧、醫療救助、生態扶貧等十個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深度貧地區。向春玲說,湘西州脫貧攻堅取得這么好的成績,與湖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機關給予湘西州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與來自國家部委、東部地區對口支援單位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