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黃土高原,昂首巋然,穿越千年歲月的風沙洗禮;一抹新綠,猶如星火,照亮生態崛起的嶄新家園。在陜北高原大綠化的進程中,曾經狂沙肆虐、黃土飛揚的陜北大地,終于在今天迎來新生。
20世紀80年代,一首西北風唱腔的《黃土高坡》風靡一時,隨后,這股強勁的“西北風”迅速刮遍整個內地流行歌壇。然而真正造就陜北黃土高坡的西北風,早已在這片大地吹拂了數百萬年。這股西北風不遺余力地卷起狂沙黃土侵蝕著陜北大地。
令人欣慰的是,陜北的生態正在煥發新生。如今穿梭于千溝萬壑,映入眼簾的不再是茫茫黃土,行走在山路阡陌,一路相伴的不再是漫天黃沙,一滴綠色在這里暈開一道道漣漪,迅速而又穩健地扎根在這片被風沙肆虐多年的土地上。
陜北人自古多以放牧為生,然而放牧行為并不能被合理控制,大多數灌木、草皮被羊群啃噬、踩踏,導致陜北地區沙漠化加劇。
2008年3月1日,陜西省開始實行封山禁牧政策。今天的榆林牧民,大多數已經完成從放牧到舍飼養羊的轉變。舍飼養羊是從散養放牧、粗放經營、不利于生態保護的傳統養羊方式,向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養羊發展的重要模式。配合著自給自足的牧草種植,既能最大程度的保護生態,也能提高牧民的經濟效益。
陜北生態環境的轉變影響著每一個陜北人的生活模式,十多年前的陜北,人們想要出門必須帶著口罩、圍著圍巾等防沙裝備,出門散步更是不敢想象。優美的城市環境不僅吸引了大批游客,也讓陜北人告別了過去那種與沙塵黃土相伴的日子。夜幕來臨前,人們走在街頭,享受著清新的空氣和秀美的風光,這一刻,他們把身心交給了這片陜北人共同改造的天地。
沙漠上的綠洲是如何從無到有?大山中的播綠是一種怎樣的信念?幾代人的林業路有何不同?人與自然的關系在發生怎樣的轉變?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古老的大地,解讀陜北高原的生態密碼。
人與自然的故事貫穿著人類文明史,創造和守護是永恒的話題。當代中國,生態建設與保護,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陜西林業人,在這中華版圖的中心揮灑汗水,還家園以和諧、美麗和寧靜。
在古老的三秦大地上,人與自然命運的聯系愈發緊密,一曲綠色的交響曲才剛剛開始,陜西人,從不缺乏改造環境的勇氣和守住綠色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