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泛第三極是從第三極向西、向北擴展,涵蓋青藏高原、帕米爾、興都庫什、伊朗高原、高加索、喀爾巴阡等山脈的亞歐高地及其水文過程影響區,面積?2?000?多萬平方公里,與?30?多億人的生存環境有關。泛第三極地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度重合。深入研究泛第三極地區環境變化規律、機制以及未來變化趨勢,解決重點地區、重點國家和重點工程的資源環境問題,將為絲路環境變化可持續性提供科學依據,為打造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一帶一路”提供決策支持。
目前,泛第三極環境的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①泛第三極地區正在經歷超常的氣候變暖。從過去的氣候變化看,泛第三極地區的升溫速率是全球平均變化的?2?倍,按照巴黎氣候大會設定的全球升溫?2℃?的上限預測,這一地區某些區域的升溫可能將高達?4℃。如此劇烈的氣候變化會對這一地區生態環境和人類活動產生怎樣的嚴重后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②泛第三極地區環境遭受氣候變暖嚴重影響。一方面,亞洲水塔區冰川退縮、湖泊擴張、冰湖潰決、洪水頻發;另一方面,冰川退縮正在改變水循環,使得下游中亞大湖區沙漠綠洲未來命運堪憂,對泛第三極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威脅。③荒漠化等特殊地表過程加重了泛第三極生態環境惡化,“一帶一路”建設六大經濟走廊中的4條走廊帶受到嚴重的荒漠化威脅。從中亞沙漠區沿泛第三極一直延伸到中國東部,人類排放的氣溶膠疊加于特殊沙塵暴過程,成為地球上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綜上所述,泛第三極的快速氣候變化和不斷加劇的人類活動與這一地區特殊過程的疊加效應,導致這一地區未來資源環境變化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泛第三極資源環境變化規律與驅動機制,科學預估未來變化趨勢,為人類活動最強烈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為此,中國科學院于?2018?年啟動了“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絲路環境專項”)。絲路環境專項面向“一帶一路”和“守護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的綠色發展戰略,立足環境變化影響與應對和資源可持續利用,進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示范和決策支持為一體的綠色發展途徑全鏈條科學集成,闡明泛第三極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環境變化及其影響,評估和應對重點地區和重大工程的資源環境問題,提出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絲路環境專項以自然與人類雙重作用下泛第三極地區環境變化對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可持續性的影響、西風與季風影響下泛第三極地區環境變化不確定性這兩大統領問題為抓手,聚焦“如何應對綠色絲綢之路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如何科學認識和防范環境災害風險”“如何調控人類活動對環境變化的影響”“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生態與環境的協同演化”和“西風與季風作用如何影響環境和水資源變化”等五大科學問題,闡明泛第三極地區的環境變化及其影響,評估和應對重點地區和重大工程的資源環境問題,提出泛第三極的綠色發展路徑。
圍繞上述目標,絲路環境專項將開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科學評估與決策支持方案”“生態屏障動態監測與區域綠色發展方案”“重點地區和重要工程的環境問題與災害風險防控”“人類活動的環境影響與調控”“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與適應策略”“西風與季風相互作用和水資源變化”和“地質演化及環境資源效應”等?7?個項目的研究,并從地球系統科學和多學科交叉的視角開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空間路線圖的綜合集成研究”“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生態環境變化與調控對策”和“西風-季風作用與亞洲水塔變化及其廣域影響和綠色發展方案”3?個聯合攻關項目的集成研究。
絲路環境專項將通過以下實施方案保證任務的完成。①對不同氣候系統影響的縱橫斷面強化科學考察與長期觀測。其中縱斷面是從印度洋開始一直影響到中亞區的季風大斷面;橫斷面是從大西洋一直到中國東部的西風大斷面。絲路環境專項將圍繞縱橫斷面布局網絡式的地面野外臺站,開展水-土-氣-生及其相互作用的綜合觀測和科考。②依托中國科學院境外機構和“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海外中心開展考察研究。中國科學院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已經在泛第三極地區建立了?6?個境外科教中心。同時,2009?年啟動的?TPE?國際計劃也有?4?個正在啟動或者已經啟動的國際中心。絲路環境專項將依托這些境外機構,開展境外的考察研究和綜合觀測,發揮這些機構在整個泛第三極研究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③與相關國際計劃和組織進行對接并開展緊密合作。從全球變化研究到未來地球科學計劃,許多國際組織已經開展了以水、生態和環境變化等科學主題為研究方向的多個國際計劃,其中一些國際計劃已經針對泛第三極地區的區域環境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絲路環境專項將與相關國際計劃和組織對接,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