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上高鐵日行千里,下了高鐵舉步維艱。近日,有媒體報道北京南站外存在交通擁堵、黑車肆虐、打車難、上車難、規劃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引發熱議。
從一座三等小站到現代化的動車組樞紐車站,北京南站見證了我國引以為傲的高鐵快速發展史。但與之并存的,是旅客對出行品質需求的日益提高與南站及其周邊綜合服務水平不高之間的矛盾,致使北京南站屢遭旅客抱怨。
動輒一個多小時的排隊候車、設計不合理的電梯口、通行不順暢的候車大廳……小問題長期不解決,就變成了大矛盾。
作為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北京南站的功能由多個部門分頭管理,涉及區域主管單位、鐵路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等等,這種“九龍治水”的局面是否異化為“人人管就變成了人人都不管”“怕擔責就變成了不擔責”?是否因為協調解決的機制不完善,導致跨部門聯動難以實現?亂象由來已久,遲遲無法解決,其結果就是公眾的獲得感無從體現,便捷性倒在了最后一公里。
應該看到,隨著高速鐵路網的密織,多頭管理導致矛盾的現象在全國其他車站乃至其他領域也一定程度存在,破解這一難題需要相關各方拋棄“一畝三分地”的觀念,深入研究和解決問題。曾經的“粗放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像繡花一樣精細”的管理才能有效回應公眾的最大關切。
所幸,面對北京南站所引發的討論和關注,有關部門迅速采取了行動,并承諾加強精細化管理,多措并舉提升服務水平。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問題不會瞬間消失,服務的提升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各方同心共向、久久為功。希望在公眾的關切中,北京南站早日以一流的服務、嶄新的形象再度出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