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發布時間:2018-01-05 10:28:23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周宏春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農村,發展,鄉村,環境,農業

周宏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面分析了“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了戰略實施的相關政策并做了重點部署。在“八個堅持”中強調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首次系統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的鄉村發展道路”,指出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那么,我國鄉村綠色發展面臨什么樣的環境保護形勢,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呢?

近年來,全國各地加強了農村環境保護。“河長制”等廣為采用,不少地區采用生態辦法治理污水,收到了明顯效果。如浙江安吉縣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出臺《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實施意見》,從衛生保潔、園林綠化、公共設施管理、污水處理設施管理等方面制定了28條標準。污水實行就近處理、就地凈化,垃圾實行戶集、村收、鄉鎮中轉、縣處理模式,農村垃圾處理率達到100%,為農村環境保護探索出了一個新路。

另一方面,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形勢不容樂觀,空氣、水、土壤污染均有出現。雖然各地治理秸稈焚燒污染環境問題,但因此導致的空氣污染不容忽視,供暖季節尤為嚴重。農村河流不及時清淤、河道水流變小,加上秸稈放在河里浸泡或堆在河邊,下雨后沖到河里導致河流水質變差;農村小企業污水不處理或不達標排放,威脅飲用水安全。垃圾堆到處是,不僅影響景觀、滋生病菌,還增加土壤污染隱患。部分大型養殖場的牲畜糞便處理不達標排放,水庫、水塘養魚也會造成水體污染。

與此同時,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后。一些地方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地板結,大量使用農藥導致土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超標;一些地方在產業發展中,忽視了配套的環保設施建設。農村環境污染已對人體、生態環境產生了不利影響,到了不重視不行、不治理不行的程度。

鄉村綠色發展意義重大

鄉村綠色發展,對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生態產品、發展生態旅游等意義重大,也是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

一是糧食安全的要求。由于土壤是污染物積累的最終去處,我國土壤污染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局部地區污染甚至還比較嚴重。受此影響,一些地區出現了“鎘大米”;長期食用將影響人體健康。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須從源頭重視土壤污染防治,發展放心農業。換言之,保護農村環境,對于我國的糧食安全十分重要。

二是提供生態產品的需要。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順應矛盾變化,我們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提供生態產品、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旅游,建設特色小鎮等,可以使綠色富民惠民。

三是生態宜居的要求。建設生態環境宜居的鄉村,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鄉村振興的期許,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本質要求。如果鄉村振興了,產業興旺了,農民致富了,卻生活在污染的環境里,看不到了藍天白云,沒有了干凈的水,就與振興的本意相悖了。以環境污染為代價換得一時的發展,是得不償失的,農村振興不重視環境保護將貽害無窮。

四是守住鄉愁的需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指出,必須留住青山綠水,必須記住鄉愁,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環境。換句話說,農村振興必須保護環境,鄉村產業發展必須是綠色發展。

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與重點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從2020年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還要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三步走”路線圖: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實現十九大報告關于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目標,國家將加大推進節能減排的力度,加大鄉村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將制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進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頂層設計,使農村發展朝著綠色方向邁進。與此相對應,未來一段時間,農村環境保護應關注以下重點:

一是推進農業生產方式綠色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推動企業入園,嚴格產業項目的環境標準“準入”,實現集聚發展;關停污染型企業,幫助中小企業施行清潔生產,防止城市和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發展特色農業,促進化肥農藥零增長,形成“一村一品”等發展格局。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由過度消耗資源向節能減排綠色發展轉變,由保證“量”的供應向滿足“質”的提高轉變,不再單純追求產品的數量增長,而要追求質量、品牌,保證產品優質、健康、綠色,讓農業在文化上有亮點、景觀上有看點、休閑上有賞點。

二是開展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打贏藍天保衛戰,既要避免秸稈隨意焚燒,而將用作飼料、蘑菇基料、工業原料以及發電原料等,又要開發地熱,以替代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在北方供暖地區,發展清潔高效供熱,推廣使用燃燒效率高、近零排放的小型煤炭燃燒爐,使天更藍。統籌規劃城鄉供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并由城市逐步向鄉村延伸,提高鄉村污水處理率。可采用氧化塘等生態措施,分散處理農村污水;持續實施改廁、改水等工程,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實現水清、無害的環保目標,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繼續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改變農村垃圾亂堆放的情形,提高農村垃圾處理水平,為發展放心農業留下潔凈的土壤。

三是加強種植、養殖業污染防治。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農業生產、產品加工、廢棄物利用的全過程,把品牌建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按照綠色興農、質量興農要求,延伸價值鏈,推動生產加工融合,推動村莊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生產并提供綠色、有機農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化和產業化水平,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利用“四位一體”循環經濟模式,解決養殖業污染環境問題。所謂“四位一體”,就是利用生態學、系統工程學、經濟學原理,將沼氣池、豬禽舍、廁所和日光溫室等組合在一起;豬糞和其他有機物進入沼氣池發酵,沼氣用作照明或燃料,沼渣做肥料,從而實現廢物利用、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環。

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環保先行原則,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增加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確保食品安全,解決農村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一是環保執法向農村延伸。我國制定了系統完備的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在環境保護執法中,應逐步覆蓋農村,以免農村環境污染到難以逆轉的地步,也避免城市和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嚴格執行環境標準,有利于鄉村振興的高起點和高水平。同時也要注意,應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實際,經濟發展與環保工作的城鄉差別,制定更為細化、可行的政策法律,既保證鄉村建設的綠色化水平,又能兼顧鄉村經濟發展規律,實現鄉村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此外,還應對農業生產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預先評估、事中監管和事后評價工作,保證鄉村振興戰略得到準確全面實施。

二是實施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規劃。鄉村振興規劃應當納入綠色發展理念和農村環境保護項目安排。2015年農業部下發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有了國家層面的規劃和安排,最終要落實到縣、鄉(鎮)等基層政府部門,需要統籌協調,形成上下聯動的局面。農村環境污染的地區差異較大,要突出重點,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中央、地方均要加大農村環境保護投入,設立專項基金,設立技術和管理平臺,保證企業在參與鄉村建設中能獲取數量充足、經濟實惠的環保產品。給服務于鄉村環境保護的企業提供補貼,鼓勵企業家選擇綠色發展的項目或投資。在環境保護規劃和項目實施中,合理利用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精打細算用好每一分錢。發揮第三方在農村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提高環境保護的效率;發揮績效導向作用,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進行監督和工程事后評估,以盡可能少的資金投入達到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的目的。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使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能得到相應的報酬,使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

四是技術支撐和創新驅動。研發與更新鄉村的環保技術,提高環境友好型產品。環保企業也應從農村環境保護實際出發,了解農村環保需求,生產出大量適合鄉村地區應用與普及的環保技術和產品,提供專業化的環境服務。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發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和綜合整治模式,著力解決突出的村莊和集鎮環境污染問題。推動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的有機結合,分布式能源和土壤治理的有機結合,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例如,農村存在大量的有機廢物,包括秸稈、糞便、餐廚垃圾等;這些有機廢物可通過發酵,產生的沼渣、沼液可以生產有機肥還田,有利于農村土壤的恢復和治理;產出的天然氣可以提純,用作新能源汽車燃料,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五是提高全民族環保意識,采用宣傳畫、環保科普等形式,以通俗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方式,宣傳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知識,開展環保經驗介紹和村民交流活動,增強居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增強居民建設美麗鄉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建立環境友好指數,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評價考核。政府、企業和全民均應提高環境意識,發展形成互動多贏關系。實行農村環境治理目標責任制,并將節能環保責任落實到鄉村建設的全過程和每環節;引導村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和治理活動,不隨手扔垃圾,保護環境衛生,匯聚“微行為”,形成“眾力量”,使美麗鄉村建設擁有恒久的生命力,走向農村綠色發展之路。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定會大放異彩,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