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這四年,精準扶貧結碩果 中國模式受稱贊

發布時間:2017-11-07 10:24:45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周宏春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脫貧,扶貧,貧困,攻堅,精準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兌現這個承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一場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十八洞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理念: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為脫貧攻堅找到了一把“金鑰匙”。《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印發后,建立脫貧攻堅制度,建檔立卡摸準貧困底數,百萬干部駐村幫扶,實行最嚴格考核制度等相繼付諸實施。2013年至2016年,全國累計減貧5564萬人。

精準扶貧,覆蓋“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扶貧攻關的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為實現貧困信息精準到戶到人,2014年起,全國開展建檔立卡工作,共識別出8962萬貧困人口、2948萬貧困戶、12.8萬個貧困村;基本摸清了貧困人口分布、致貧原因、幫扶需求等信息。每年12月31日,各地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動態調整,標出脫貧人口,新建返貧人口卡。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進行回頭看,補錄貧困人口807萬,剔除識別不準人口929萬。2017年2月,各地自查自糾2016年脫貧不實問題。2017年6月,各地進行動態調整,把已穩定脫貧的貧困戶標出去,確保應扶盡扶。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已經構建完成,扣好了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顆扣子”。

各地在扶貧工作中,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而是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在各地扶貧脫貧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不少好的模式。

發展特色產業脫貧,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和傳統手工業;培育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揮其對貧困人口的組織和帶動作用;引導勞務輸出脫貧,支持農村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動員全國千所技能培訓學校為有就業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費提供培訓就業服務;在貧困村建設扶貧車間,實現貧困人口就近轉移就業。到2017年8月,481萬貧困人口通過務工實現穩定就業。

解決深度貧困問題。對那些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的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并與產業、就業、公共服務同步規劃,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村和因病致貧貧困戶的支持力度,攻下“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十八大以來,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89.6萬人。

積極探索生態保護扶貧、鄉村旅游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路徑。許多地方把發展旅游產業作為“富民工程”,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還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變成了現實。國家還加強了教育脫貧,如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等,割斷“窮根”以免貧困的代際相傳。

發揮社保的“兜底”作用。推進健康扶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覆蓋,組織實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推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在做好貧困縣貧困村脫貧攻堅的同時,進一步重視非貧困縣非貧困村的脫貧攻堅,防止出現“死角”和“盲區”。

堅持求真務實,力戒形式主義。采取有效措施,糾正不嚴不實不精準問題,特別是要糾正形式主義問題,嚴防弄虛作假,不斷提高貧困識別、幫扶、退出精準度。建立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推進信息共享,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報數和檢查評估,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簡言之,我國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緊緊抓住識別、幫扶和資金使用等環節,著力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問題,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中央和各級地方黨委政府探索出來的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責任體系上。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強化組織領導、責任體系、監督檢查、考核評估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分解落實《決定》重要政策舉措101條,明確了中央國家機關76個有關部門任務分工。中西部22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貧困縣黨政正職攻堅期內保持穩定,以免政策扶持和工作的不連續。

政策舉措上。國家出臺了財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健康、教育等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打出組合拳。中辦、國辦出臺12個《決定》的配套文件,各部門出臺173個文件或實施方案;各地出臺和完善了“1+N”的脫貧攻堅系列文件,涉及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農村危房改造、土地增減掛鉤指標、資產收益扶貧等,使“老大難”問題都有針對性措施予以解決。

投入體系上。2013年—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扶貧資金從394億增加到861億,累計投入2822億元;省級及以下財政扶貧資金投入也大幅度增長。安排地方政府債務1200億元,用于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安排地方政府債務994億元和專項建設基金500億元用于易地扶貧搬遷。金融扶貧力度明顯增大,到2017年6月底,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3381億元,支持了855萬貧困戶,貧困戶獲貸率由2014年底的2%提高到2016年底的29%。

駐村幫扶上。2013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要求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2015年4月,中央有關單位印發關于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不僅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實現脫貧,而且自己得到鍛煉和提高。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累計選派駐村干部277.8萬人。同時,還加強村兩委建設,選好用好脫貧致富帶頭人,培養“不走的工作隊”。

對口協作上。調整完善結對關系,實現對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幫扶全覆蓋,實施東部267個經濟較發達縣(市、區)結對幫扶西部434個貧困縣的“攜手奔小康”行動。加強定點扶貧工作,320個中央單位定點幫扶592個貧困縣,軍隊和武警部隊定點幫扶3500多個貧困村。動員2.6萬家民營企業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加大東部地區和中央單位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幫扶支持,強化幫扶責任,“誰的孩子誰抱”。

監督體系上。中央巡視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內容。8個民主黨派中央分別對應8個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的省份,在攻堅期內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國務院扶貧辦設立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把各方面的監督結果運用到考核評估和督查巡查中。

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扶貧資金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比例從2014年的70%提高到2016年的95%。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2016年整合各級財政安排用于農業生產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資金2340億元,集中用于脫貧攻堅。全面加強資金監管。審計查出問題金額所占比例,由2013年的36.3%下降到2017年的7.93%。其中,嚴重違紀違規問題金額占抽查資金的比例,由2013年的15.7%下降到2017年的1.13%,違紀違規問題明顯減少。

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堅持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查制度,加強督查問責,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嚴肅問責。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開展2016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工作成效考核,對綜合評價好的8省通報表揚,對綜合評價較差且發現突出問題的4省,約談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考核結果送中央組織部,作為對省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以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貧困退出上。建立貧困退出機制,明確規定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的標準、程序和后續政策。指導各地制定脫貧滾動規劃和年度計劃,實施貧困縣和貧困村有序退出。各省(區、市)簽訂年度減貧責任書,層層分解任務,落實到縣到村到戶到人。對貧困退出開展考核評估,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質量。

四年來,精準扶貧的號角響徹大江南北,精準脫貧的陽光雨露惠澤貧困地區。26個貧困縣順利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并由省級人民政府陸續批準退出貧困縣。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改變如此多人的命運,在難度如此大的條件下創造如此輝煌的成就,在中國乃至人類減貧史上都史無前例。

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動寫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是扶貧理念的重大創新,“六個精準”是基本要求,“五個一批”是根本途徑,“四個問題”是關鍵環節,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戰略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方法論。脫貧攻堅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四梁八柱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形成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良好態勢。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探索形成的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加強領導是條件,群眾脫貧是根本,把握精準是要義,增加投入是前提,合力攻堅是動力,基礎設施要先行,持續發展靠產業。這些經驗彌足珍貴,應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并推廣應用。

我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精準扶貧,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形成了全球減貧事業可借鑒的“中國模式”“中國方案”。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贊賞中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和基層經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致2017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賀信中,高度評價中國精準扶貧成就,稱贊“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雖然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得到了國際組織和外國政要的大力稱贊,但還任重道遠。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發出了精準脫貧攻堅戰的總攻令。在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發出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兌現這一承諾,唯有迎難而上、一鼓作氣,舉全黨全國之力,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并為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周宏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