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海南瓊海市博鰲東嶼島全貌。水木攝
贈書現場。
新書封面。
博鰲鎮留客村古色古香的蔡家宅。阮琛攝
瓊海中原鎮藤蘿雨樹相映成趣。袁才攝
游客在瓊海龍壽洋百畝荷花田中拍照。阮琛攝
游客在瓊海龍壽洋萬畝田野公園游玩。高林攝
今年1月,瓊海市構建全域旅游通道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國務院大督查組認為:沒有圍墻、沒有門票,主客共享、旅居相宜、農旅相融……海南省瓊海市通過因地制宜的頂層設計統領全局,創新資源要素配置,農業圍繞旅游增價值,服務業圍繞旅游成規模,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的全域旅游格局初見雛形。
早在一年前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瓊海探索全域旅游的做法和經驗就受到業內專家一致好評,稱其“探索了一條極具特色的全域旅游發展之路”——瓊海“百姓家園、市民公園、游客樂園‘三園合一’的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正是旅游的本質所在”!
9月17日,由海南省社科聯、瓊海市政府、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國際旅游島建設創新發展課題成果——《全域旅游的瓊海范例》新書發布會暨面向全省百鎮千村、共享農莊、旅游院校贈書活動在海口舉行。
發布會上,省社科聯、省民間組織管理局、瓊海市、省旅游發展研究會向全省百鎮、千村、共享農莊、旅游院校的代表贈送了剛剛印刷出版的三千冊《全域旅游的瓊海范例》新書,希望能夠共同助力美好新海南建設。
《全域旅游的瓊海范例》主編、省旅游委原巡視員、省社科聯副主席陳耀表示,瓊海市取得的一系列創新成績,既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先行試驗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也是多年來“全域旅游”在海南島這片神奇土地上萌芽、生長和開花的集中體現。從國家旅游局到省市旅游部門,從院校教授到行業專家都對瓊海的全域旅游建設給予肯定和點贊,并從多角度進行了解讀。相信隨著《全域旅游的瓊海范例》一書在全國發行,將為推動我國“全域旅游”之花結出碩果貢獻一份海南力量!
《全域旅游的瓊海范例》一書是由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承擔的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創新發展課題,聚焦瓊海市幾年來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全域旅游協同發展的創新范例,對瓊海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進行全方位調研,將瓊海的實踐范例歸納、總結為一整套的瓊海經驗、瓊海模式。
瓊海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全域旅游協同發展,體現出一系列創新: “三不一就”創新了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和政府治理模式;以人為重點,以幸福為目標,創新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理念;以5A景區標準推進“三園結合”,建設共享化新型小鎮集群,創新了全域旅游模式;以一鎮一品統籌布局,以產業和文化支撐,創新了旅游小鎮集群化特色發展;以挖掘綠水青山中鄉愁味道,創新了新型城鎮化全域旅游的文化理念。因此,瓊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全域旅游發展實踐,提交了一份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在市縣區域先行試驗的出色答卷,更為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市縣創新發展提供了值得認真研究的綠色崛起范例,譜寫出“美麗中國海南篇章”之“幸福瓊海”篇。
該書已由南海出版公司正式出版,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全域旅游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的瓊海經驗
一、首創以“三不一就”為原則、以人的幸福為目標的新型城鎮化模式,體現了“海南擔當”
2012年,瓊海市從海南作為島嶼型區域內需不足和瓊海本市實際出發,結合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定位,選擇了亦城亦鄉的田園城市發展道路,“三不一就”——不砍樹、不占田、不拆房和就地城鎮化則成為鋪路的創新手段。
瓊海以“三不一就”推進的城鎮化,是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原則和人文關懷的“人的城鎮化”,讓全體農民享受到城鎮化的成果;不僅使本地農民和當地市民作為“主人”享受幸福,還讓外來游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不僅讓當代人脫貧致富,更因其可持續發展而使下代人擁有更好的發展平臺。以“三不一就”為發展路徑、以人的幸福為目標的特色城鎮化,體現了一系列的創新:它是發展理念的創新,在城鎮化的進程中將人的幸福放到突出的位置;它是發展模式的創新,從政府對城市治理到公共服務,從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到新型鄉村產業的打造;它是文化的創新,以重生態、重傳統、重民生顯示了對幸福文化的追求。
二、高水平規劃,全域打造5A景區標準的“旅游境區”
瓊海以國際旅游島建設作為總抓手,參照5A景區標準統籌全域城鄉發展,打造獨具瓊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引入龐大的旅游消費需求。瓊海市委托國家甲級規劃機構北京中科景元城鄉規劃設計院在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的配合下編制完成高水平、接地氣的《田園城市幸福瓊海發展規劃》,著眼點并不是簡單地打造觀光景區,而是將全市創建成一個擁有優越生態環境、優美景觀環境、優雅文化環境和優質服務環境的“旅游境區”——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打造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的、全域環境協調、社會和諧、城鄉一體的新型旅游區域,提供景區觀光、小鎮休閑、鄉村度假有機結合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產品和體驗。
瓊海市的北仍村是一個鮮活例子。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如今“柳暗花明又一村”,北仍村經歷了普通鄉村到幸福家園旅游村的轉變,游客到此可看、可玩、有吃、有住、可休閑。
瓊海這個全域“旅游境區”用實踐證明:一是高點起步、整體推進,有助于實現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百姓幸福家園、游客度假天堂的目標;二是以旅游小鎮開發的集群化來代替單體項目的規模化勢在必行。大旅游正成為新常態,其根本動力是旅游成為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大旅游需要大綜合、大統籌、大集群,需要全社會提供服務。瓊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就是整體打造5A標準的全域“旅游境區”,成為創新發展全域旅游的全國范例。
三、推進以“田園城市”為特色的城鄉一體化,讓鄉村成為幸福家園
瓊海“田園城市”解決的是城鄉居民、尤其是農民的幸福問題,建設的重點不是擴大城區范圍,而是以全域景區化為標準重點打造“田園城鎮”并將公共服務延伸到鄉村,在建設瓊海人民幸福家園的同時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瓊海以12個特色風情小鎮建設為重點,在全市17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形成公共服務輻射來推進城鄉一體化,讓農民能夠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質的同時,讓城市人能夠享受到田園風景和鄉村風情。
瓊海市首先在博鰲和潭門兩個小鎮的改造上重點突破:一是大力建設公共設施,注重其實用性和廣覆蓋,以公共服務的延伸改善群眾生活質量,建設百姓的幸福家園;二是公共設施建設和小鎮環境改造兼顧發展對接旅游的需求;三是積極組織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動,擴大小鎮知名度,增加小鎮旅游吸引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這種以百姓“幸福”為重點的“田園城市”建設,以“潭門火了,博鰲活了”的良好效應引起全社會關注,對其他鄉鎮形成了積極的示范。至2014年底,瓊海其他的特色風情小鎮建設進展加速。
四、一鎮一品統籌布局,以產業和文化支撐,實現特色化發展
瓊海的“一鎮一品”是全域范圍的統籌布局,適應了瓊海農產品和旅游產品創新和業態的變化。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細化了各鎮在產業發展上的定位和分工,在實施過程中,“一鎮一品”并非剛性約束,而是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從實際出發,充分保護和尊重現有農村的地形村貌、田園風光、農業業態和生態本底,不改變傳統的生活空間,突出鄉村民居、風情等人文特色。
為避免產業同質化,瓊海市組織專業規劃院編制規劃,多次聽取各方面專家的意見,針對每個小鎮的資源稟賦、所在產業帶和農業公園的產業布局分別設計主體產業,引導小鎮在產業化過程中統籌配置資源,避免小而全,逐步形成差異化和特色化的產品。充分利用“中國胡椒之鄉”、“中國火龍果之鄉”、“中國番石榴之鄉”發展品牌農產品,在東部平原和丘陵地帶小鎮建設生產基地,發展特色種植業,提供旅游商品,形成新的市場亮點。
瓊海市化解“三農”問題從梳理、發掘和弘揚地方文化入手,在此基礎上確立地方主導產業和培養鄉鎮發展功能,重點打造全市12個風情小鎮。借助這種特色文化,瓊海以“鄉愁”為主軸,在打造小城鎮的過程中,發掘各鎮自然資源的特色與人文資源的差異,打造以文化為紐帶的“一鎮一風情”和以產業為核心的“一鎮一品”,鑄就了瓊海的“一鎮一特色”。
五、踐行“三園”結合的新型城鎮化,瓊海全域融入海南旅游市場
瓊海市在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 “田園城市”的打造,推動全域“旅游境區”建設,推動百姓的幸福家園、市民的休閑公園、游客的度假樂園“三園合一”的建設,實現了和諧發展。通過引入旅游市場和市民休閑的消費需求,實現了農村生產生活資源的綜合利用,使農村成為現代服務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瓊海在“三園”融合創新發展中將農民的幸福家園建設放在首位。瓊海認為,只有農民安居樂業,有主人翁意識,才會激發出建設幸福家園的能量,進一步推動市民休閑公園和游客度假樂園建設;只有使農民成為建設者、經營者、管理者和受益者,游客才會有更好的鄉村旅游體驗。
六、打造生態經濟,實現鄉村環境優化和美化
瓊海市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融入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以“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為導向,以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崛起為主線,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生態環境和美化鄉村環境相結合。
首先,以制度創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創新考核評價制度,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及時跟蹤、監測、分析生態文明建設情況;把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制納入一把手領導績效考核內容;創新生態環境激勵和生態建設補償機制;完善項目準入機制,嚴控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的進入,著力引進關聯度高、集群化、科技型、環保型優質項目,推進珍愛自然、發展生態的經濟發展模式。
其次,以村莊生態優化工程打造生態經濟。瓊海因地制宜實施“村莊林”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69%,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生態優化工程中,堅持因地制宜,兼顧生態效益、景觀效益和經濟效益,村莊綠化以增加群眾收入的經濟林種植為主,濱海、濱河綠化以保護生態為主,高速公路兩旁和城區內綠化以景觀林種植為主。在綠化工程中,在設計理念上賦予綠色文化內涵,體現不同特色主題的景觀。
第三,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加快發展生態經濟。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越來越多城市居民向往寄情山水、體驗農趣的鄉村旅游,瓊海文明生態村建設堅持“好看又好用”,通過改善環境和創造條件,開發多種形式的特色鄉村旅游產品,使旅游成為幫助農民從生態綠色“銀行”中取款的“密碼”。
七、創新運作節事活動,新型城鎮化成果轉換成為“瓊海味道”系列品牌和目的地
節事活動具有推介、培育地方特色旅游資源和產品,塑造城市旅游目的地整體形象,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加速發展的重要作用。瓊海伴隨著特色城鎮化建設,創新運作節事活動,成為“田園城市 幸福瓊海”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很多地方舉辦節事活動存在的“叫好不賣座”窘境,瓊海運作節事活動的特點在于避免做運動式“一錘子買賣”,注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追求節事活動的持續放大效應,整合多方資源和力量,創新節事活動運作機制。為此,瓊海市首創出“六神有主,一脈貫通”的節事活動運作模式,即:政府主導、專家主謀、行會主推、產業主唱、產品主打、企業主體,全過程的媒體關注。按此運作模式,瓊海市主動與海南省旅游委、海南省旅游協會、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等部門和機構合作,發揮省、市、鎮聯動和媒體的放大作用,緊扣特色旅游小鎮的建設進程,多方共同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有一種味道叫瓊海”的特色主題活動:“瓊海味道”嘉年華系列活動、大學生瓊海休閑旅游季活動、瓊海旅游新攻略征集活動、瓊海主題婚慶月活動、潭門海鮮文化節活動、潭門趕海節活動……,這些活動相互呼應、貫穿全年,讓瓊海旅游周周有看點、月月有亮點,形成了一系列“瓊海味道”產品品牌,有效地激活了旅游市場。
瓊海市巧妙地將節事活動產生的系列品牌轉化為旅游吸引物啟動市場、對接市場、引領市場,進而成為富民強市的動力,每個節事活動都切實基于瓊海各地自身條件和發展需求,突出當地資源的提升利用,每個小鎮甚至一些特色村都成為瓊海市一個個“有味道”的目的地,使游客隨時、隨機來瓊海都能體驗、品嘗、購買到各具特色的“瓊海味道”,成為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運作節事活動,整合旅游、農業、文化,形成富有熱帶田園特色和地方文化風情的全域性、開放式的旅游吸引物體系,讓市民感受鄉村田園氣息,讓游客體驗美好的鄉村生活,讓農民享受城市生活品質。“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瓊海,老百姓在家或在本地就業、創業、樂業,演奏出了“幸福瓊海”的動人樂章。
(圖片除署名外由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