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道英媒稱,中國想借“一帶一路”下一盤很大的棋,而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無疑是其中的重要一步。但從目前中資企業海外項目的實戰經驗來看,“一帶一路”倡議恐怕也很難改變目前人民幣被嫌棄的狀態,以人民幣進行的對外投融資比例依然很低,而且少有境外項目愿意接受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據路透社5月18日報道,不能自由兌換的人民幣對于投資者來講“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分析人士指出,盡管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在增加,且一些國家的出口對中國依存度非常高,但這些國家的公司并不愿意接受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中資企業也傾向于使用美元進行結算,以規避對沖人民幣所需成本。
報道稱,從具體項目來看,“一帶一路”項目中對人民幣的使用程度主要取決于具體項目以人民幣計價的收入、負債或支出的匹配程度,同時要考慮人民幣國際化的具體進程。
年利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紀曉暉指出,從其項目經驗來看,以人民幣計價的支出主要是工程總承包(EPC)合同之下從中國進口設備或勞務的總價格。如果進口設備的國產化率很低,大部分需要從其他國家以美元計價的方式購買,那么為了規避人民幣與美元的匯兌風險,中資企業作為EPC合同商也不會選擇大范圍采用人民幣計價。
如果項目確有大量以人民幣計價的支出需求,那么在融資時項目公司就會考慮為這類支出匹配以人民幣計價的負債(如項目融資貸款)。當然,項目公司匹配人民幣計價的負債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考量,就是人民幣是否能提供幣值穩定的預期,以及海外人民幣的可獲得性。
紀曉暉稱:“跳出對具體項目的分析而從中國整體對外投資的高度來看,我們注意到以人民幣進行的對外投融資比例仍較低,美元仍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傾向使用的主要國際貨幣。”
報道稱,盡管中國一直強調,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的中長期戰略,但離岸人民幣的水位卻一直在下降。這一方面是由于離岸市場對人民幣仍有貶值預期,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意愿不強;另一方面,出于限制資金流出和穩定匯率預期的考慮,監管層也在有意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