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52名來自德國的友好文化使者從德國漢堡啟程前往中國,開啟歷時53天的絲路之旅。
圖為當地居民揮舞著中德兩國國旗,歡送這批使者。
開往中國的大巴整裝待發。本報記者 馮雪珺攝
從德國漢堡到中國上海,沿著古絲綢之路,53天,途經39座城市,跨越8個國家,行駛1.4萬公里……5月11日,52名來自德國的友好文化使者從漢堡乘坐兩輛大巴,沿著古絲綢之路開啟橫跨歐亞大陸之旅。這些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友好使者,希望親身體驗沿線各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迸發的新活力。
踏上感受現代絲綢之路的旅程
漢堡、華沙、沃羅涅日、阿特勞、塔什干、上海……8個國家的39座城市,匯成一條1.4萬公里的歐亞大陸連線,勾勒出古老絲綢之路的輪廓。5月11日,由德國《時代》周報旗下旅行社與漢堡中國之旅公司合辦的“漢堡—上海中德友好文化使者穿越絲綢之路”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德國的52名友好文化使者從漢堡出發,踏上感受現代絲綢之路的旅程。
活動啟程儀式上,友好文化使者之一曼弗雷德·帕拉希扛著自己的專業攝像機。72歲的他紅光滿面,步伐矯健。帕拉希酷愛攝像,這是他第二次沿古絲綢之路旅行。“我還沒去過中國,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他告訴本報記者,古絲綢之路沿線人文歷史的巨大魅力讓他無法拒絕。“我一定要沿絲綢之路到中國去看一看。”
70歲的希爾德加德·邁爾在“德國之聲”電臺工作了一輩子。她激動地說:“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將東方的絲綢、香料等運往西方,是一條促成東西方交流的商貿之路,它的歷史值得人們追溯。此外,中國的傳統中醫與美食一直令我神往,希望這次能夠有深度體驗。”
尋找連接中德文化的各種可能
53天的旅程并不短暫,大多數參與者都是退休的“銀發族”,也有向公司請長假的參與者。活動組織方之一、漢堡中國之旅公司負責人劉國勝告訴本報記者,去年在籌備第一屆活動時,絲綢之路沿線復雜的地理、文化和時間跨度,曾讓德國組織方一度有所顧慮。“然而,當活動信息在《時代》周報刊登后,問詢電話不斷,民眾的參與熱情超出我們的想象。”
帕拉希對活動的火爆程度深有體會。他和妻子在《時代》周報周五的旅游特刊上看到活動信息后,立刻打電話預約了兩個名額。“剛隔了一個周末,周一一早我們就接到來電,組織方表示須立即確認是否參加,否則就會被列入替補名單。”
《時代》周報出版總監桑德拉·克里夫特告訴本報記者,《時代》周報一直都關注中國,這一傳統可追溯到《時代》周報創刊人、已故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我們一直在尋找連接中德文化的各種可能,而穿越絲綢之路活動無疑是一個好機會,也展現了《時代》周報與中國一貫的密切關系。”
讓更多德國民眾了解一帶一路
5月14日,中國北京迎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劉國勝表示,很榮幸今年的活動可以在高峰論壇之前出發,與之呼應。“這些友好文化使者將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一帶一路’。”
克里夫特則表示,52名參與者將切身體會沿線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迸發的新活力,體會古絲綢之路沿線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將現代絲綢之路的感悟帶回德國,尤其是對中國發展的感知。“從去年活動的踴躍報名和積極反饋就能看出,德國人對絲綢之路沿線文化充滿濃厚的興趣。參與者都會廣泛分享經歷,很好地完成了友好文化使者的使命。這會讓更多的德國民眾了解現代絲綢之路,了解‘一帶一路’。”
在德國《時代》周報前任總編輯和出版人、國際問題專家提奧·索默看來,任何一本教科書都很難完全呈現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他告訴52名參與者,從古代的秦始皇兵馬俑奇跡,到如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世界大國地位,中國的這一切都值得親自去感知。索默告訴本報記者,“一帶一路”建設肯定會取得成功。“我們非常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相信德國也會帶著共同的目標,積極參與其中。”
中國駐漢堡副總領事王瑋對本報記者表示:“友好文化使者大巴行的方式,有助于從文化層面、民間層面更多地加強中德人民相互了解、增進友誼。這類活動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報漢堡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17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