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外”薩洋家酒店的院子里,吃飯、摘菜、蒸桑拿、上廁所,都可見綿延山間的慕田峪長城。
這段長城由500多年前明朝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如今是享譽海內外的5A級景區,這里迎來送往的約2/3是海外游客。獨特的中國長城文化,也隨著熙熙攘攘的海內外游客流向全世界。
“‘一帶一路’好啊,可以讓我賺更多錢呢!——記者是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夕見到這位“老外”的。”薩洋很愛開玩笑,他的太太唐亮在一旁叮囑他“嚴肅點”。
慕田峪長城2/3的游客來自海外
這位50來歲的“老外”是來自美國的建筑設計師,上大學的時候開始對中國“感興趣”,1981年第一次來中國留學、工作,大約2006年開始在北京北垂的這個小村子定居下來,兩年前他還拿到了中國的“綠卡”。
薩洋與北溝村的緣份是這樣來的:年輕時輔導薩洋中文的女老師唐亮后來成為他的太太,2006年,唐亮他們開車從慕田峪長城腳下經過,發現有個地方在冒黑煙,她就尋著這個冒煙的地方,找到懷柔渤海鎮北溝村的一個琉璃瓦廠。
經過一段時間考察,唐亮和薩洋找到北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全,他們希望承租這個琉璃瓦廠,但不再燒瓦冒煙,而是把這里改造成鄉村特色的酒店。10來年之后呈現在記者面前的:琉璃瓦碎片鋪成的小道,校園里綠油油的草坪,整齊的菜地,保留了瓦窯原貌但品質“奢華”的客房……
慕田峪長城2/3的游客來自海外
“當時村民們并不歡迎,人們習慣了跟自己熟悉的人住在一起,鄰村的人來都不見得歡迎更何況‘老外’?所以我們要溝通,做了很多工作!”王全在掛滿榮譽證書的會議室里向記者介紹。時光縮略了過程,已經是全國人大代表的村支書王全認為,“老外”的加入讓村子里人的一些理念發生了改變。
“我們經營得不錯,但不光是為了賺錢。”薩洋的建筑設計理念是:盡量用保護舊的建筑,一方面不增加排放,一方面保護住歷史。截至目前,這個村子里有40多間房子是薩洋設計的。
“習近平總書記講‘一帶一路’要文化交流互鑒,民心相通,要共商、共建、共享。我們村里十多年的實踐就是個印證。”王全從2004年開始擔任該村的支部書記,對情況很了解。王全介紹,“老外”家的孩子現在時常與村民的孩子一起玩,村民辦喜事,他們還會按照中國人喜歡的吉利數字出“份子錢”,他們覺得來中國很投資很安全,中國人很有感情,“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有長處,大家相互學習,剛開始會有很多矛盾,但越到后來越理解,越好相處。”
薩洋和唐亮(女)夫婦接受記者采訪
薩洋介紹,像這樣的房子,他在北溝村已經設計、改造、建設了40多間。
“在我與外國朋友的交流中,大家都非常歡迎‘一帶一路’的倡議,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哪個國家先響應,哪個國家先受益。拿我們村子為例,‘老外’在這里經營生意賺不少錢,當地的村民在老外投資的企業里受益。從國家到我們村子,道理是一樣的!”王全介紹,薩洋他們給村民的工資“很舍得”。
薩洋夫婦不但經營得不錯,也生活得不錯。受薩洋的引導推薦,目前這個村里已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地的13戶“老外”入駐。薩洋還借村里的一間舊房子,為他的母親專門設計了一間別致的“奶奶房”,專供母親來中國時居住。“我非常佩服王全書記,我永遠記得他說的話,‘我們歡迎你住在這個村里,要時常環顧四周看看,與村民好好相處,一起致富。’”薩洋的酒店,90%的員工是附近村里的,他們還會拿出專門的資金為村里的老人捐助。
中國網(《議庫》平臺)記者了解,緣于北京懷柔建設“高端國際會議中心”的契機和慕田峪長城對海外游客的強大吸引力,這里國際文化氛圍近年來越來越濃郁,2009年開始,渤海鎮提出建設“長城國際文化村”,北溝村是案例之一。正如王全所說,這個中國農村的實踐,正在詮釋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文化交流互鑒”“民心相通”是怎么樣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