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大家好!這里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7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在貴州省團組會議結束后,我們采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科技廳廳長廖飛,請他為大家介紹一下在貴州省,科技是如何助力生態文明發展的?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科技廳廳長廖飛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專訪
中國網:貴州省是三個生態文明實驗區之一,在生態文明保護上科技廳有沒有做一些大的布局?有哪些這方面的創新?
廖飛:科技是要解決目前還沒有的技術方案。剛才我跟他們幾位講到了,比如農村的污水處理是生態保護的一部分。我們很多的農村是“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昨天晚上我還在和幾位專家討論這個問題。農村的污水(處理)不能用常規的城鎮化的解決方案。比如,它要求運行成本很低,城市污水處理有一個曝氣池,它是用有氧菌和喜氧菌,但如果是這些細菌需要不斷地攪拌,攪拌就要耗能,你放到農村去,農民承擔不了這些費用。
二是城市的污水可以大規模的收集。因為人比較集中,可以就近收集,大規模的管網建設,收集到一塊集中處理,但農村太分散了。美國的農村怎么辦?日本的農村怎么辦?我們分析完以后覺得日本的農村更像咱們國家的,但日本農民的生活習慣和我國的不同。怎么辦?去調整它。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可以做大量的現實的工作。
還有土壤的修復。我們想要發展綠色、無公害,甚至有機的食品。按照貴州省長的要求,我們在推動包括林下養雞,我們要測土配方,這里就要用大量的大數據來說話。這塊的青山綠水看著沒有什么污染,但它是幾千萬年傳下來的,原來有沒有什么本體的污染就要靠科技來說話。如果有某一種金屬又是不需要的,我們怎么治理它?常規的方法、物理的方法、化學的方法可能都是不行的,那么就要用一些生物治理的方法,比如種某種植物把這種金屬提取出來,然后把它處理掉。在國家科技進步獎里有這樣的獎項,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我們僅僅從這兩方面都可以做大量的工作,水的修復和土壤的修復。
中國網:現在實施的效果如何?
廖飛:剛剛啟動,這兩塊還是比較難的。我們的任務是找到需求側以后再找供給側,現在找了幾種技術方案,我們想找一個地方試驗以后,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去采訪。
中國網:那么有沒有一個時間表?
廖飛:用總書記的話,叫“要久久為功”,但是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那種心理準備,同時要有“功夫必須在我”的這種緊迫感。所以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科學問題,還涉及到政策設計等一系列的方針。
中國網:那么現在實施到哪個階段呢?
廖飛:現在正在找合適的技術,因為這些處理要針對特定的地方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