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政協主席朱民陽 楊楠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記者 劉芳奇 楊洋 )近年來,揚州以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為引領,在服從服務于國家和全省發展大局中,挺起綠色發展脊梁,引起全國廣泛關注。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是未來五年揚州重點抓好的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的10件大事之一。揚州作為率先提出并率先推進實施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的城市,您能介紹一下揚州已經做了哪些工作?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政協主席朱民陽發表了他的觀點。
堅持高點站位、系統思維的三個關系
第一,“舍”與“得”關系。朱民陽說,要下定決心通過落后產能、圍湖養殖、面源污染的治理,為生態保護、環境修復、發展轉型騰出生態容量。先后投入10多億元,在城區實施“清水活水、不淹不澇”工程,在沿線湖泊開展退漁還湖、漁民上岸工程,切實減少生活污染對河湖的排放。
第二,“點、線、面”關系。他說,“我們突出把山水林田湖作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強化江淮生態大走廊揚州段的頂層設計,以生態文明統領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和轉型發展,規劃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護和生態屏障建設等8大領域。”
第三,“水、氣、土”關系。揚州市在涵養水源方面,對生產生活用水實施嚴格的控源截污,實施養殖業“三退三還”;在保護土壤方面,重點加大力度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大力鼓勵有機種植、輪作套養以及測土配方施肥。為加快轉型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全面啟動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生態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工作,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
堅持板塊式、工程化推進
朱民陽說,在空間上突出整體布局,以“一帶一廊”為基礎,以大運河及高郵湖、三陽河兩條輸水通道為干線,串點成線,以塊帶面,輻射周邊,將大走廊劃分為“五大板塊”(寶應湖自然保護區、高郵湖國家重要濕地、邵伯湖重要濕地、“七河八島”區域、長江大江風光帶)、“七大亮點”(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界首蘆葦蕩濕地公園、清水潭生態中心、“七河八島”生態中心、江都“三河六岸”景觀帶、廣陵夾江生態中心及夾江漫步生態廊道、三灣濕地生態中心),先期共規劃實施68個項目,總投資近300億元。
堅持政府和社會同向發力、雙輪驅動
他說,在資金來源上,我們積極利用政府資金撬動金融、社會資本,通過區域生態基金、項目子基金、項目公司的三層放大作用,設立了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基金和“中保-京杭大運河城鄉生態建設基金”。在共建共享上,政府要強化組織優勢做好領航員,市場要發揮效率優勢成為強勁的助攻手,推進社會和群眾人人參與、個個出力,真正讓大走廊成為全民共享的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