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政協主席朱民陽 楊楠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記者 楊洋)近年來,揚州以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為引領,在服從服務于國家和全省發展大局中,挺起綠色發展脊梁,引起全國廣泛關注。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是未來五年揚州重點抓好的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的10件大事之一。為什么要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對于揚州,對于江蘇省乃至全國的意義何在?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政協主席朱民陽發表了他的觀點。
朱民陽說,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南水北調工程、“長江大保護”等生態文明建設系列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也順應了綠色發展、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體現了揚州服務服從于全國全省發展大局的行動自覺。
中央有要求
朱民陽說,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底線是要守住生態安全、生態保護這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踐行“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任務就是確保實現國家南水北調工程‘一江清水向北送’和淮河‘一河清水南入江’。早在2013年12月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指示,‘南水北調工程是事關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確保工程運行平穩、水質穩定達標’,這也是江蘇揚州作為水源所在地必須承擔的首要任務”,他說。路徑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和“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率先打造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雙輪驅動的先行區和示范區。
江蘇有行動
江淮生態大走廊從提出伊始,就受到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心和重視。針對“江蘇省經濟體量大、環境容量小”的特征,江蘇省委、省政府一方面堅決“破”除生態負擔,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創新路徑,是立足于江蘇省推進“兩聚一高”(聚力創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力通過生態大走廊建設,從根本上改變發展、污染、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伴同行的路徑,既讓群眾的“口袋”鼓起來,又讓身邊的“生態”好起來,在全國范圍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揚州在實踐
朱民陽說,率先啟動大走廊核心板塊“七河八島”先導區建設:
超前謀劃做“加法”:將“七河八島”空間劃分為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適宜建設區三類區;借鑒前海新區模式,編制綜合規劃,劃定60%以上土地為生態開敞區。
堅定不移做“減法”:近年來已直接投入2.3億元,全部關閉搬遷沿河船廠、砂石場等,對騰讓后空間整體策劃,發展生態旅游、文化創意產業。
聚焦重點做“除法”:重點針對萬福片區,通過“拆整搬建”,完成環境整治,引進一批生態旅游項目,徹底改變積存40年的“臟亂差”面貌。
乘勢而上做“乘法”:建設各類生態公園;依托生態資源,發展綠色產業,亞布力中國企業家分論壇、游艇俱樂部、音樂俱樂部等一批項目成功落地。應該說,抓好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既是有要求、有需求,也是有基礎、有優勢,更是有前景、有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