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福州3月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劉娟)福建南安市石井鎮漁民李強榮抽著悶煙。躲過了臺風的正面襲擊,今年本是紫菜豐收的大年,沒想到如今老李只能對著收割上來的一倉庫紫菜發愁,有更多的漁民甚至直接放棄收割,讓成片的紫菜爛在海里。
他們的無奈,都是源于近期一段“紫菜是塑料做的”謠言視頻在網上瘋傳,該謠言一經發酵,就導致超市里的紫菜一度下架,市場里濕紫菜一斤跌到幾毛錢也沒人要。
2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網傳紫菜塑料視頻謠言不可信。”“塑料紫菜”事件終于階段性劃上句號,但其給產業帶來的重創,卻一時難以撫平……
“十萬+”沖動助長謠言瘋傳,更有職業造謠敲詐者層出不窮
2月中旬,一段聲稱紫菜是黑塑料做的短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有人將干紫菜泡在水里,而后拉扯紫菜,因其不易扯斷且有腥味判斷其為黑色塑料袋做成。隨后,不僅該則視頻瘋傳,多達二十幾則的類似實驗視頻均在網上流傳。
“二十幾個視頻,我們中招7個,轉載量幾乎都在上百萬。20號我們就開始接到不少匿名敲詐電話,說如果不給錢就要拍視頻和轉發。”率先報警的紫菜廠商阿一波食品公司總經理李志江說。
該公司向記者展示了同時浸泡黑色塑料和紫菜的對比試驗,塑料浸泡后漂浮在水面,表面有明顯水滴,撕扯中顏色會發生改變并出現紋路。而紫菜吸水膨脹后淹沒在水下,表面無明顯水滴附著,拉扯中無拉絲現象。
“很無奈,實際上非常簡單的對比實驗就能證明謠言并不可信。其實紫菜產業很透明,根本不可能造假,因為紫菜直接在海里生長,什么添加劑和農藥都沒有,我們只是對原材料烘干加工而已,非常冤枉。”李志江說。
福建晉江市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對視頻涉及企業進行了專項抽查,重點檢驗涉及人體質量安全的鉛、無機砷、甲基汞,以及是否含有塑化劑等,抽檢的4批次紫菜產品都符合藻類制品衛生標準要求。
“實際上謠言發生前,我們日常的監督管理都會對生產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和紫菜的質量監督抽檢,從來沒有發現過‘塑料紫菜’現象,但沒想到網絡渠道這么可怕,很容易識破的假消息竟傳得那么快,而且還有這么多人相信。”晉江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監管科顏金杯科長說。
福建水產研究所從事海藻研究的專家劉志禹博士說:“謠言視頻中的紫菜是真紫菜,畫面里呈現的是紫菜特有的褶皺葉面,但紫菜像韭菜一樣是越割越老的,畫面中做實驗的有可能是收割末期較有韌性的紫菜,所以較難扯斷。我接觸這個行業很長時間,紫菜造假的可能性是零,因為紫菜是初級產品,只有清洗、烘干、包裝三道工序,特別到末水紫菜,價格已經相當便宜,根本沒有造假的空間。”
“造謠傳謠主要分為三類人,一種是因對紫菜缺乏認知而無意傳謠的消費者。第二種是“十萬+”沖動下故意制造話題的自媒體人。第三種是蓄意制造謠言的所謂‘職業打假人’。”泉州市公司法務研究會執行會長李維真律師分析,消費者提出疑問很正常,對這些人如果要上綱上線入刑,也不符合法律精神。但如果有證據證明蓄意敲詐牟取利益的,即觸犯了刑法,應當追究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