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成都市錦江區:探索“2+3+4”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新模式

發布時間: 2017-02-15 15:28:22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向春玲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黨建工作,組織設置,黨員隊伍結構,社會管理,成都市錦江區

社會組織黨建要做出實效,必須有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社會組織黨建“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等實際問題。多年來,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委、區政府著力在健全體制機制上下工夫,建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體系,探索出了具有錦江特色的“2+3+4”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新模式。即兩個“一批”:建立了“一批”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平臺,選派了“一批”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開展“三孵化”工作:“孵化”黨員、“孵化”黨組織和“孵化”黨務工作者;通過做優、做實、做強、做大“四個機制”建設,全面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創新。

兩個一批:解決“誰來做”的問題

錦江區通過建立一批社會組織黨建平臺和委派一批黨建工作指導員構建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體系。

首先,分級建立了一批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平臺。為了進一步提高社會組織黨組織的覆蓋率,結合錦江區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情況,區委決定建立覆蓋全區的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平臺。第一,在區級層面,在區委組織部指導下,區民政局依托區市民服務中心建立區級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基地。第二,在街道層面,依托街道社會組織指導中心建立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平臺。第三,在各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依托所轄黨組織分別建立一批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平臺。各級孵化平臺認真梳理工作項目,規范工作流程,制作黨建工作聯系卡和服務指南,建立黨建宣傳陣地,開展“有黨員活動室、有安全規范的工作制度、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有鮮明的活動載體、有激勵保障措施”的“五有”建設。目的是通過對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組織進行“黨組織、黨員和黨員干部” “三孵化”行動,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提高社會組織黨組織的覆蓋率,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黨員的作用。如錦江區三圣街道,截至2015年6月,共有社會組織38個,登記類4個,備案類34個。建立社會組織黨組織8個,覆蓋15個社會組織,覆蓋率為39.5%。2015年上半年成立了一個街道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站,確立了1名指導員。各社區成立了8個社區社會組織黨建指導點,確立了8名指導員,街道黨工委對社區8名指導員以輪訓的形式進行培訓,建立了黨建指導員數據庫。此外,他們還加強對社會組織黨的陣地和活動的建設,實現8個社會組織黨組織有黨的標志、黨的制度、黨的陣地、黨的活動。

其次,區里選派了一批黨建工作指導員在各層面指導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在區級層面,區委組織部從非領導職務黨員干部中選派一批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在區民政局具體組織下開展工作。在各街道工委、各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黨組織結合所管理的社會組織實際,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切實做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全覆蓋。各級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依托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平臺開展工作,負責建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基礎信息資料庫,掌握社會組織黨員、黨組織、黨務干部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三孵化”行動。截至2015年7月,全區已建立區級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平臺1個,全區16個街道辦事處、24個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共建立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平臺40個,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09名,新建社會組織黨支部 63個。

“三孵化”活動:解決社會組織黨建“做什么”的問題

社會組織黨建最難的是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黨員隊伍管理和黨務工作者的培養。針對這“三難”,錦江區著力進行“三孵化”活動,建組織、強隊伍、增能力,在創新中破解這“三難”,深化了社會組織黨建的內容。

開展“黨員孵化”行動。第一,加大黨員發展力度。通過民主推優、群團推優、公開選優等方式,不斷拓寬視野、暢通渠道,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加大在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的力度,注重吸收社會組織負責人、管理人員、優秀技術人才入黨。積極開展“三培養”活動:即努力把機構骨干從業人員培養為黨員,把黨員培養為機構骨干,把黨員骨干培養成管理人員,不斷優化社會組織黨員隊伍結構。如錦江區永興社區最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是社區藝術團,是由以前的紅歌班發展而來的。3年前,街道和社區黨組織在藝術團里建立了聯合黨支部后,藝術團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發揮。聯合黨支部還從藝術團中發現一些人才,并把這些人才培育為黨組織的骨干力量。這些人經過鍛煉之后有的人成為院落黨組織的書記,不僅僅加強了組織建設,而且還能夠幫助社區居民更好地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第二,開展“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組織生活吸引黨員主動亮出身份,并推薦優秀黨員進入組織的管理層;開展社會組織從業人員摸底調查,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與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聯系和指導,發放黨建工作聯系卡,建立與黨員經常性的聯系機制。第三,通過錄用方式引進黨員。引導和鼓勵社會組織在招聘人員時優先錄用黨員,并鼓勵社會組織內部的黨員積極轉接組織關系,對流動黨員組織關系進行轉接,并由黨建工作指導員實行全程跟蹤服務。

開展黨組織“孵化”行動。第一,加大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力度。按照“成熟一個、建立一個、帶動一個”的原則,對已“孵化”出的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社會組織及時單獨建立黨組織,并采取內選、外聘、兼任、掛職等多種方式,選好配強黨支部書記以及班子成員。目前,錦江區各部門、街道、社區通過召開座談會、入戶走訪、下發問卷等方式對社會組織進行摸底,針對社會組織結構情況,從黨員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打破了單位、行業、身份等界限,采取了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派員組建等方式,靈活創新組織設置,理順組織關系,擴大黨組織覆蓋面。第二,開展“五送”活動。即送黨支部標牌、送黨旗、送黨建書籍、送黨報黨刊、送黨支部工作手冊,加強對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活動的具體指導,幫助建立完善“三會一課”、創先爭優、黨務公開、黨員發展、黨費收繳、黨員評議、黨員聯系職工等制度,促進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第三,探索開展開放式黨組織活動。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除黨章規定的黨內活動外,提倡黨群活動一體化,推動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橫向結對共建活動。開設網上黨建園地、網上黨校、黨建微博、網上論壇等,把黨的活動陣地拓展到網絡上,并主動邀請社會組織負責人、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參加機關和社區的黨組織生活,開展雙向互動,增強黨組織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開展黨務工作者“孵化”行動。一是建立黨務工作者人才庫。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基地要注意發現、挖掘和培養黨務人才,把政治素質好、組織能力較強、懂管理、熟悉黨務工作的黨員充實到黨務干部人才庫,實行動態管理、信息互動、資源共享,初步建立起一支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后備隊伍。二是定期組織培訓。把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納入基層黨務干部培訓體系,依托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基地,通過崗位培訓、黨課輔導、觀摩學習、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幫助他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掌握新形勢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逐步培養一批年紀輕、素質高、有活力的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三是開展雙向掛職。對一時沒有合適人選的社會組織黨組織,可由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辦公室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擔任黨組織書記,進行黨建工作“傳幫帶”。選派黨性觀念強、懂管理、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優秀黨員和黨支部書記擬任人選,到社會組織“孵化”平臺、街道、社區掛職學習,幫助他們提前進入角色。

四個機制建設:解決社會組織黨建“怎么做”的問題

明確了社會組織黨建“誰來做,做什么”,如果沒有解決人、財、物等基礎保障問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往往會流于形式。錦江區堅持把人、財、物、陣地作為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的有力支撐和重要保障,著力構建全面覆蓋、靈活高效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體系,使社會組織黨建不是停留在表面文章,而是做到實處,見到實效。

“做優”社會組織黨建人才培養機制。一是創辦了成都社會組織學院。2014年8月,錦江區創辦了全國第一家由黨委、政府主導的成都社會組織學院。學院以社會組織及其工作者為主要培訓對象,著力研究社會組織發展、黨對社會組織實施領導的方式,培育壯大社會組織、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引導和規范社會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努力造就優秀的社工人才,培育健康的社會組織,切實增強社會發展動力。學院的成立填補了社會組織專業培訓上的空白。社會組織學院積極發揮社會組織工作隊伍的培訓、研究、合作、黨建平臺建設的作用。二是加強“錦·校”戰略合作,與四川大學等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建設專家智庫,引進高校專業社工機構,創立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實習基地。將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納入干部教育培訓體系,采取業務指導、集中培訓、交流學習、實地考察等方式提升黨務工作能力,培養一批專兼職結合、素質優良的黨務工作者。截至目前,成都社會組織學院開辦專題培訓5期,培訓社會組織從業人員、黨務干部800余人次;開展“智慧沙龍”等黨建工作論壇7期。

“做實”社會組織黨建經費保障機制。社會組織黨支部的運作也需要有一定的經費來源,否則黨支部難以運作。錦江區在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經費上形成財政加大投入、黨費全額撥返、社會籌集補充的經費保障機制。2014年,區財政向“兩新組織”劃撥專項經費200萬元用于“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在全額撥返黨費的基礎上,按照每名黨員100元的標準,劃撥“兩新組織”黨員教育培訓經費。在對新建“兩新組織”黨組織給予8000元工作啟動經費的同時,按照黨委不低于每年1.5萬元、黨總支不低于每年8000元、黨支部不低于每年5000元的標準發放補助。按照每月300元的標準向非公有制企業專職黨組織書記、副書記發放工作補助。各行業主管單位、街道社區均主動靠前服務,幫助社會組織募集資金,近年來已籌集社會資金100余萬元用于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

“做強”社會組織黨建陣地建設機制。社會組織黨組織活動的正常開展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場所作為載體,這不但需要社會組織自身提供,而且黨和政府的支持也很有必要。近年來,錦江區大力開展社會組織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在黨員數量較多、條件較好的社會組織,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識、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的“六有”標準,建立相對固定的活動場所。暫時不具備條件的社會組織,積極發揮區域化黨建工作效力,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站所、中小學校活動場所等,實行場所共用、設施共享,切實解決場地難找、活動難搞的問題。

“做大”社會組織黨建的指導和聯絡機制。一是“指導團站”行動分類別、強幫帶。在區級層面成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團和黨建專家顧問團,針對社會組織不同類別,由主管部門牽頭,成立針對民辦學校、民辦就業培訓機構、民辦醫療機構、街道社會組織的四類黨建工作指導站。以黨建工作基礎好、服務群眾效果佳的樞紐型社會組織“愛有戲”為基礎,成立社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點。通過組織選派、社會化選聘、個人自薦、行業系統和社會組織推薦等多種方式選好配強50名黨建指導員。目前全區登記類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動態保持95%左右,單建率達到35%以上。二是“黨建聯建”行動聚合力、強動力。按照黨委領導、組織指導、部門協同、重點社會組織牽頭的原則,按照教育類、衛生類、服務類、事務類、活動類、慈善類、維權類等社會組織類別,建立社會組織黨建聯建。通過組織聯建、黨員聯管、資源聯享、場所聯用、活動聯辦、信息聯通、文化聯創 “七聯模式”,集成發揮聯建工作的“服務器”和“孵化器”功能,統籌開展社會組織黨組織 “志愿服務”、黨員 “組團服務”。通過整合資源,有效提高了社會組織服務社會、化解矛盾的能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社會發展理論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中國社會組織》雜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