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日前“十三五”深化醫藥體制改革規劃已經發布,這份規劃的重點任務有哪些?相比“十二五”,醫改的性質和特征將發生哪些變化?改革落實后,將會給大家帶來哪些實惠?針對以上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
王虎峰表示,“十三五”醫改規劃19000多字,可以說很多地方都關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要想將這19000字的規劃文本看得很清楚,看得很透徹,需要專家來做一些解讀。
本身醫改就是一個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每一件事息息相關。如果說和患者居民最直接相關的,在此舉幾個例子,就知道規劃有多少含金量,對于老百姓來說有多少直接的益處。
比如說老百姓最關心看病的問題,就看病規劃里提了很多措施,其中包括要通過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特別是鼓勵引導三甲公立醫院優質資源下沉,通過醫聯體,通過遠程醫療,通過獨立的檢驗中心等等這些措施讓老百姓可以就近享受到優質資源。過去說到基層看病是有擔心的,擔心什么?擔心耽誤病情。如果有一個很好的這種醫聯體和遠程醫療,再加上幫扶,那基層這種醫療的能力水平和上下一體的服務能力就會有大幅提升。這些東西都是有一些現實的例子,比如在廈門和大連,他們通過建立不同模式的分級診療和醫療聯盟組織,很好地解決了外地的遠程的患者的就醫問題,所以,這個事情對老百姓來說當然是利好。
第二,老百姓還關心報銷的事情,報銷該怎么辦?“十三五”醫改規劃明確提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特別是對異地居住、異地工作會優先解決,并且2017年要實現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這就解決了老百姓墊資跑腿的問題。作為一個異地就醫自己要去辦這些手續非常不便,但如今已經寫到規劃當中,明確了時間表,這是可以期待的。
還有大家最關心的個人的負擔的事情,個人負擔總的目標很清楚,過去說解決看病貴,就是通過參保給你做醫療費用的分擔,這次總的思路是一方面要穩中有升,穩步提高報銷比例。同時要控制醫療費用上漲,從供方開始,從醫療機構開始,通過種種措施,比如建立醫療機制的控費機制,費用調整機制,公示制度,要公開的,要給它排名的,以此刺激它控制費用。同時有一個總目標,什么總目標?就是“十二五”末,個人衛生費用支出占比29%多一點,“十三五”末的目標是控制在28%左右,也就是說在物價、在醫療成本、人力成本等等各方面都在上升的情況下,目標是“十三五”再降一個點多,這對患者和居民都是一個直接利好。
最后要特別強調,實際上這次的醫改規劃是把居民和患者作為醫改當中的很重要的一個力量,很重要的一個參與力量來考慮,所以這些工作一方面要讓群眾有獲得感,要提供公平的可及的服務。另一方面很多政策、很多措施也要靠群眾去參與,去支持,去配合還有去監督、去執行。畢竟看病的事情是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多了解一點醫改政策,主動去配合相應醫改政策,對大家都有好處。
王虎峰說,大家都把醫改政策了解了,醫改整體的制定、執行、落實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就提升了,反映在國家,即是現代治理能力整體提升了。過去有健康知識、健康素養測評,未來醫改知識也是老百姓應知應會的,因為涉及到我們個人自身的利益。所以,大家應當共同來做事,順利地完成“十三五”醫改規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