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2016年中科院重大成果掃描 “中國天眼”等在列

發布時間: 2017-01-17 09:00:45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王振紅  |  責任編輯: 王振紅
關鍵詞: 科技前沿,科技,中科院,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FAST

2016年中科院重大成果掃描 “中國天眼”等在列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振紅)2017年1月16日,中國科學院2017年度工作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會上發布了2016年中科院重大成果產出情況,“中國天眼”落成啟用、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升天、“探索一號”探底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淵、研制出寒武紀深度神經網絡處理器等均在列。

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鄧勇介紹說,2016年中科院產出一批有重要影響的創新成果,若干重大創新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落成啟用,將大幅提升我國深空測控和射電天文能力,在未來15-20年內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對項目進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劉延東副總理出席落成啟用儀式并發表重要講話。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在軌運行一年,成功發射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及新一代北斗導航實驗衛星。實踐十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哺乳動物胚胎的太空發育。量子衛星完成主要實驗任務,使我國在量子通信應用方面邁出關鍵一大步,引領了國際量子通信應用技術的發展。系列科學衛星成功發射并取得突破性的科學發現和實驗驗證,在國際科技界引起強烈反響,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已進入世界前列。

——在天宮二號任務中,中科院作為空間實驗室應用任務的抓總負責單位,開展了全部14項重大科學實驗,自主研制的空間冷原子鐘進行了世界首次空間科學實驗,中歐合作研制的伽瑪暴偏振探測儀成功獲得多次伽瑪射線暴、X射線暴及蟹狀星云脈沖星信號;中科院研制的溫控元件、空間特種膠等10多種材料設備,為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和在軌實驗提供了有力保障。嫦娥三號科學應用研究也取得一批重大產出。

——“探索一號”科考船在馬里亞納海溝開展了我國第一次綜合性萬米深淵科考活動。“海斗號”無人潛水器最大潛深達10767米,創造了我國無人潛水器最大下潛及作業深度紀錄,使我國成為繼美、日兩國之后第三個擁有研制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家。

——重大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平流層飛艇飛行試驗圓滿成功,駐空和動力飛行時間對照公開報道數據,均刷新了世界飛行紀錄,使我國在該領域跨越了一大步。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成功實現5.3拍瓦、24飛秒激光脈沖輸出,是當前國際最高激光脈沖峰值功率。EAST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我國首個海外陸地衛星接收站北極站投入試運行。

——國防科技創新取得一批突破性進展,充分展現了中科院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個單位獲得突出貢獻獎。

——研制出寒武紀深度神經網絡處理器,與德國SAP公司聯合研發了工業4.0互聯制造解決方案,這兩項成果與量子通信技術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入選為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千萬核可擴展全球大氣動力學全隱式模擬”獲得戈登貝爾獎,實現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應用在此獎項上零的突破。這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引領了相關信息技術的發展。

——開展生態草牧業試驗示范,大幅度提升了草地生產能力,有效遏制了草地退化現象,顯著提高了畜產品飼料轉化率。在渤海糧倉科技工程示范中,研發了北方地區適水灌溉和多水源高效利用技術,可節約灌溉用水50%,在河北省30余個縣進行了整縣域推廣。汪洋副總理連續3年分別考察了渤海糧倉、海洋生態牧場和生態草牧業試驗示范,對中科院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轉化取得重大突破。以中科院高溫鐵基漿態床煤炭間接液化技術為核心,年產400萬噸煤制油工程成功試車投產,這是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煤炭液化裝置,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致信祝賀。煤基合成氣直接轉化制烯烴研究顛覆了90多年來煤化工一直沿襲的費托路線,被譽為“煤轉化領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研制成功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柵刻劃系統和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中階梯光柵,結束了我國高精度大尺寸光柵制造受制于人、光譜儀器行業“有器無心”的局面。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成套技術實現整體轉讓。治療肺動脈高壓新藥獲批進入臨床研究,治療出血性老年黃斑變性、新型生物人工肝等胚胎干細胞臨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國產化牽引動力系統,成功應用于首都機場線直線電機軌道交通車輛。流態化低溫還原技術大幅提升了我國低品位難選冶錳礦的綜合利用效率。

——基礎研究重大產出豐碩。揭示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體細胞模式,為防控病疫情及抗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重要科學基礎,是國際病毒學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大亞灣實驗測得最精確反應堆中微子能譜。成功繪制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揭示了光合作用超級復合物精細結構,使我國在植物光合作用結構機理研究領域保持國際領先水平。首次實現分子間相干偶極耦合的實空間直接觀察,開辟了研究分子間相互作用的新途徑。揭示了水稻產量性狀雜種優勢的分子遺傳機制,為實現雜種優勢高效利用、推動育種技術變革奠定了基礎。首次揭示了末次冰期歐亞地區完整的人口動態變化情況,并繪制出冰河時代歐亞人群的遺傳譜圖。

鄧勇說,2016年趙忠賢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曾慶存院士獲國際氣象界最高獎——國際氣象組織獎;姚檀棟院士獲2017年維加獎,是首位獲引殊榮的亞洲科學家。全院共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3項,占全國的31%;“中微子振蕩新模式”獲一等獎,這是繼鐵基高溫超導和量子通信后中科院5年內獲得的第3項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科學技術進步獎7項、技術發明獎3項,其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獲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成果獲專用項目類技術發明一等獎。中科院在自然指數中連續四年位列世界科研機構榜首。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周德進主持中國科學院2017年度工作會議新聞發布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