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用好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凝聚起奮進的動力
習近平:“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實現改革目標,風雨無阻,勇往直前?!?/p>
夢想與改革,總如影隨形。
安徽小崗村,“大包干”的發源地,中國改革的起點。
2016年4月25日,在“當年農家”院落里,習近平總書記俯身認真查看那張大包干契約,重溫這“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
這是“十三五”規劃綱要出臺后的首次地方調研;而在他擔任總書記后的首次考察,去的是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深圳。
兩個改革“地標”,兩次對中國改革有關鍵意義的宣誓。
這是一個中國再出發的關鍵抉擇。國內“三期疊加”,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處在重巒疊嶂的跋涉途中,“中國改革往何處去”,世界種種猜疑。
“同過去相比,中國改革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清楚中國改革的要害在哪里。
這位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中國新一輪革新的中心人物”的領導人,像一位舵手堅定開啟了“改革時間”,巨細靡遺地指導這場改革。
這是一場關系全局的深刻變革。4年多來,行穩致遠的“中國號”,面對各種重大風險與考驗,一次次打破定律,創新模式。
緊鑼密鼓,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
改革從全局著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指出,這“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改革節奏。短短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31次會議,審議通過274份文件。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縱深推進,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已基本出臺,國企、財稅、司法等標志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邏輯、大框架日漸清晰。
壯士斷腕,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
“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積極尋找克服困難的具體對策”。201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情真意切地告勉大家。
改革破局談何易。西班牙《世界報》這樣評價:中國這場改革不會輕而易舉地付諸實施,每一項改革措施都將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簡政放權被認為是權力的“自我革命”。很多時候,不是不能辦,而是不愿辦——公章里邊有油水。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目的就是要打破——“公章四面圍城、審批長途旅行”。4年多來,中央共取消和下放618項行政審批事項,提前實現預定目標。
央企薪酬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價格機制改革等一大批以前碰不得、啃不動的“硬骨頭”被一一砸開;從治理軍隊內部“毒瘤”,再到扎實推進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得以破冰推進,令人振奮。
識得“水性”,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協同整體推進——
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改革“既要養血潤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壯筋續骨”。
全面深化改革,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從密集出臺文件,到啟動試點加快推進,既要取勢,又要取實,好的改革舉措才能落地生根。
司法改革、國企改革、群團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一系列改革規劃中,既有頂層設計,又要基層探索;既統籌推進,又重點突破;既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又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在不斷夯基壘臺,積厚成勢。
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牽動改革的“牛鼻子”——
在“涉”改革險灘時,他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最前面。
既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還兼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組長職務……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習近平“親上火線主導改革的負責姿態”,最高層的決心和擔當“超出預料”。
4年多來,從認識到適應,從把握到引領,黨中央始終牢牢掌握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邏輯,縱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成效顯著,穩中有進的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寒流中格外搶眼。
以人民為中心,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凝聚起奮進的力量——
一切為了人民,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邏輯起點,也是推進改革理論創新的價值基點。
從“正定翻身”到“晉江奇跡”,從“八八戰略”到“發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號令”,從黃土地中走來的習近平,始終不忘“平凡的世界”中的父老鄉親,始終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銘刻心間。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卑傩贞P心期盼什么,黨中央就重視關注什么,改革就抓緊推進什么。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商事改革降低創業門檻、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激發創新、全面放開二孩優化人口結構……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從福利到權利,“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斷續寫發展的新篇章。
一個漸行漸近的中國夢,正向世人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