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主持媒體分論壇。徐訊 攝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9月30日訊(記者吳瓊靜) “中日兩國民意基礎的未來在于年輕人和新媒體”,第十二屆“北京—東京”論壇圓滿落下帷幕,其中媒體分論壇的主持人、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兩國媒體界的有識之士進行了坦率而深入的交流,著重關注并討論了“改善認知方式、增進國民感情、加強媒體間的通力合作”等議題,并聚焦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和加強青年人間的交流,以此來改善兩國關系。
兩國媒體界有識之士探討的成果也寫入了本屆論壇發表的《東京共識》中。《東京共識》中指出,媒體在影響國民感情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兩國媒體都應為改善國民感情而致力于客觀報道,并且就開展有益于雙方的采訪報道等方面進行合作。其中,應該更多地發揮為年輕人所喜愛的新媒體的作用。
王曉輝表示,雖然輿論調查中顯示,兩國國民對對方國家的好感度在低位徘徊,但是也需要注意到,中日兩國民眾在對“雙方和平友好共同發展”的期待以及對“中日兩國在亞洲事務合作”的期待上,數據均比2015年有明顯的提升。王曉輝認為,“這說明認同兩國關系重要性的民意占主導地位”,王曉輝指出,在當前中日關系曲折復雜的背景下,呈現出邁向積極友好的趨勢,是難能可貴的。
此外,還有兩個數據引人注目。有超三成的中國受訪民眾認為媒體間交流的重要性在民間交流中至關重要,而認為中國媒體對于改善中日關系“有正面貢獻”的比例更達到73%。王曉輝表示,這進一步佐證了媒體及媒體間的交流在促進兩國民間交流、促進國民感情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這也給雙方媒體界人士今后應該如何去做,提出了新的要求”,王曉輝指出,雙方媒體應當在報道內容和報道手段兩方面進行大膽創新、積極嘗試。
首先,在報道內容方面,雙方媒體都應當在報道內容的結構上掌握平衡,除了重大話題的報道內容之外,還要多去關注和講述普通人的故事、老百姓的故事,以此來增進國民感情。
“比如,日本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中國老百姓是怎么看待某個問題的”,還有包括兩國老百姓在旅游、留學、工作等渠道中,是如何感受和體驗對方的文化等等。王曉輝認為,這些話題看似細微,卻頗具生命力和感染力,最容易打動人心,都應當成為媒體重點關注和報道的領域。
在報道手段方面,王曉輝指出,需要充分借助新媒體的手段,發揮新媒體的力量。王曉輝認為,新媒體的崛起,在中國已經占了半壁江山,目前國內更多年輕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已經從傳統媒體轉移到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如果在新媒體方面多加強一些工作,無疑可以更好地促進中日民間交流”,王曉輝指出。
中日友好的基礎在民間,中國的年輕人和日本的年輕人就是中日友好的未來民意基礎。“作為媒體人,我們必須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到這一點,也要擔負起這個責任”。王曉輝指出,兩國媒體可以在新媒體方面多投入關注,開展合作,多下功夫制作雙方年輕人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就可以將傳播的渠道和觸角更多地伸向兩國的年輕人,從而增進兩國年輕人的認同感,對未來的中日關系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