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王開廣
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經濟熱點分析報告(2016-2017)》發布會今天在京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2015年,全球共有23個經濟體對華啟動了9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及13個行業,尤其以鋼鐵及其制品行業最為集中,達到46起,占比46.9%,比2014年增加19起。
據了解,98起貿易救濟調查中,反傾銷72起,反補貼9起,保障措施17起。
報告分析,當前,低迷的經濟環境迫使許多國家政府通過間接的、非關稅性質的貿易壁壘和保護性競爭規定來保護國內市場。自2008年起,G20各有關國家共出臺了超過3500項新貿易保護政策,其中80%以上的政策仍在實施,貿易保護主義一直無法消除,而且還有增無減,反映出貿易保護主義的上升趨勢。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貿易大國不斷強化貿易救濟手段,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極大地阻礙了全球經濟合作機制的形成。
報告指出,國際貿易失衡和貿易保護主義并存。貿易保護的打擊對象從密集型產業擴展到了新能源網高科技產物,保護范圍從商品貿易領域擴展到服務和金融領域。貿易摩擦由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擴展到發達國家之間、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也在上升,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愈演愈烈,貿易摩擦遍布各類國家之間。
報告認為,基于本國利益和經濟發展目標的考慮,各國出臺的經濟政策往往是以鄰為壑、相互沖突的,政策的不協調,進一步造成了世界經濟結構性失衡,特別表現在國際資本流動無序和流動性過剩問題日益嚴重。
為此,報告建議G20各國應該推進區位要素、增長要素以及戰略要素三者之間的有效統一,進行更大力度、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協調和規劃,加強互聯互通建設的頂層設計,增進區域合作與良性互動,提出各項有助于支持創新活動的貿易投資政策,為全球化進程中的各個企業提供融合包容的規則環境,為全球貿易投資增長尋求新動力和新活力,成為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突破口和孵化器。
報告提出,中國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克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中遇到的困難,積極應對。強化企業的守法經營和誠信經商意識,優先考慮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當地民眾創造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探索和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融資格局。倡導建立全面負責國際互聯互通建設的專門機構,研究制定與互聯互通相關的制度、政策,制定符合各方利益的互聯互通規則。
本報北京8月25日訊
制圖/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