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河北秦皇島:“東臨碣石有新篇”

發布時間: 2016-08-12 15:26:22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徐運平 牛一兵等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戴河鎮,海岸侵蝕,秦皇島

魚來了 鳥來了美景也來了

郭巖是北戴河濕地公園的一名講解員,一身寬松的豆灰色工作服難掩姣好的相貌,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起這306.7公頃的濕地公園時,一花一鳥、一草一木,如數家珍。

“起初,我是跟著團隊一起過來做暑期接待的”,曾經從事房地產工作的郭巖,自2013年起才真正接觸濕地。“隨著對濕地的了解,漸漸地便喜歡上了這份工作。”

除了“講解員”的身份,郭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將“濕地保護的理念”傳遞給前來參觀的每一個人。“濕地的保護迫在眉睫”,郭巖每介紹完一處景觀,都會加上這么一句。

2014年,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劃歸秦皇島市林業局,目前實行預約式開放。“游人太多會在某種程度上破壞這里的生態”,濕地的修護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公園內隨處可見施工的隊伍。

  濕地講解員郭巖給小朋友講解濕地知識。王初 攝

“暴雨那幾天,好多來參觀的小朋友問我為什么會發大水,是不是水找不到家了?”這看起來天真的發問卻使郭巖陷入了沉思,“小孩子說的在理啊!”

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在時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過濕地的吞吐調節,避免水旱災害。

此前,國家林業局、中科院等部門的一項監測顯示,中國濕地面積8億畝的“紅線”或將被突破。在過去半個世紀里,中國已經損失了53%的溫帶濱海濕地。過半的濕地成為光鮮的城市或者肥沃的良田之后,也就失去了強大的泄洪功能。一旦遇到同等的降雨量,那么必然面臨著雙倍的壓力。

“不僅是防洪,濕地的保護對于延續生物物種也是意義非凡。”2015年初秦皇島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觀鳥之都”,“這與近些年我們對濕地的保護離不開關系”。

郭巖回憶說,就在去年,公園里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那天下午,我們在公園的草叢里發現了一只弱小的白鷺”,脆弱、饑腸轆轆的小白鷺觸動了濕地里的工作人員。“我們決定救助她!”

在眾人的悉心照料下,小白鷺一天天恢復,也一天天長大,“放飛她的那一刻雖不舍,卻很高興。”濕地公園,給了白鷺一個家,“她經常回家來看看我們”。

除了給鳥兒“找家”的濕地工作者,北戴河還有一位“召喚”魚兒“回家”的“怪老頭兒”。

  投礁老人王惠遠最鐘愛的繪畫題材就是北戴河風光。王初 攝

今年81歲的王惠遠一輩子沒離開過北戴河,曾拜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大弟子葦江帆為師,并于1981年為中日友好交流奉獻國畫30余幅,但他不僅僅是個畫家,他還有個名字——“投礁老人”,為改善北戴河海洋生態環境,王惠遠18年間“自掏腰包”300萬投礁填海。

“我從小以海為伴,那時候海洋格外豐富。我在大海里邊真是像條小魚兒似的,天天到海里嬉戲,太美了!”提起故鄉的海,王惠遠總是一臉眷戀自豪的笑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大海就是撫育一切的生靈,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大海,不去保護大海。”

1996年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北戴河地區的洄游魚類因為滅絕性捕撈已經“失蹤”了26種,“大海幾乎變成了空海”。這讓愛海如命的王惠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時我就知道,大海的情況不好了,因為污染,因為惡性捕撈,海里的物產快枯竭了”。

王惠遠決定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近幾十年人工魚礁已經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起來,其原理是將石頭投入海里后層層疊起,形成海底的突出物,既能使海水在這里產生渦流,還能因阻流作用形成上升流,將海底的營養物帶到中上層,為浮游物的繁殖創造良好的條件,也使石塊的表面和空隙間滋生大量的藻類、貝類和甲殼類小動物,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營造繁衍生息的場所。”于是,王惠遠決定自費人工投礁。

投礁需要大量的資金,家里積蓄不足,“我跟老伴兒一起賣畫賺錢”。1999年春天,王惠遠又出錢投入了幾千立方米礁石。

2000年的夏天,礁石上長出了很多海藻,吸引了大量的海洋魚種在這里爭搶“地盤”,一度在北戴河不見了蹤跡的冷板魚和白眼魚等稀有魚種悄然現身,消失了十幾年的梭子蟹也重新來到這里定居……

“開海的時候,皮皮蝦最鮮最肥,大家都愛吃。可只有我們這些海邊長大的人,才分得清什么樣的是本地海產‘沙底’的,什么樣的是養殖‘泥底’的,知道什么樣的最好吃。這樣的眼力和口味,我想讓兒孫們延續下去,別消失了,失了海邊人的本色和底蘊——就這么回事兒。”

王惠遠跟老伴、孩子們都說好了,他去世之后,就裝進水泥棺材扔進海里:“我自己,就將是我投下的最后一塊人工海礁。”

在秦皇島采訪的五天里,記者與市委書記交談、與“河長”交談、與守護著秦皇島的人們交談……一個又一個屬于秦皇島的故事,無不體現著同一個主題——綠色生態。

就在與記者交談后的當天晚上,秦皇島市委書記孟祥偉和市委秘書長李國勇,又到馬路上撿了一個半小時的垃圾。秦皇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長新告訴記者,到車站、街道、河岸、海邊撿垃圾已成為全市領導干部不成文的規矩。

“如果說生態攸關其他城市發展優劣,于秦皇島則是攸關生死”。孟祥偉把綠色生態建設視為城市的命根子。

生態立市、生態立民、生態立業。綠,是山的生機;綠,是海的呼喚;綠,是人的守望。

“未來三到五年,能在秦皇島撈出渤海灣最有名的大對蝦、大螃蟹,是我的夢想。”孟祥偉說。

到時,來秦皇島趕海。約起!

   上一頁   1   2   3   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