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屆城博會打造的低碳之家。
資料圖片:第六屆城博會展館
中國網6月12日訊 6月16日,第七屆中國(重慶)國際綠色低碳城市與城市建設成果博覽會(下稱城博會)將在南坪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自2005年問世至今,城博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十余年來,城博會以綠色、生態、低碳、創新為內涵,不斷發展,與時俱進,逐步“成長”為西部地區建設領域最大的盛會之一。
本屆城博會緊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順應時代潮流,叫響了“生態文明新時代,城市發展綠動力”這一主題。無論是在內容還是視覺上,都較往屆城博會有很大改變和提升。
不變的內涵,變化的主題,城博會承載著重慶和重慶人的綠色夢想,一路走來。
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平臺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綠色出行成為“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兩個月后,中央城市工作會明確指出,要著力推進城市綠色發展。
而在此之前召開的中共重慶市委四屆四次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努力把重慶建設成為碧水青山、綠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諧宜居的生態文明城市。
“這種背景下舉辦第七屆城博會,可謂順勢而為,生逢其時。”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展會既是中央城市工作會之后舉行的西部建設領域最大的一次盛會,更是踐行中央“五大發展理念”的一個重要平臺。
第七屆城博會由由中國建筑節能協會、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支持,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重慶市建筑節能中心主辦,主要集中展示重慶五大功能區域近年來在綠色低碳城市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國際綠色低碳建設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
據了解,展會共設置了9大主題展館,整個展場面積約為2萬余平米,展位達到了1000余個,參展企業260余家。同時,還將召開多個國際會議、行業技術交流會,開展一系列市民體驗活動,可謂亮點紛呈,好戲連臺。包括展區設置、會議議程等都是圍繞著“生態文明新時代,城市發展綠動力”這一主題而精心設計的——綠色建筑館、建筑產業現代化館、海綿城市建設館、綠色交通館及國際綠色低碳館等9大主題展館,將向人們傳遞綠色城市建設理念,展示世界綠色城市的發展趨勢。
中新(重慶)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裝配式建筑技術交流會、中意(重慶)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國際會議及2016中國(重慶)綠色建筑與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應用交流會等8大主題會議,將匯聚國內外建設領域的權威專家,共商城市未來綠色發展,探討交流最新的綠色建筑技術。
“未來之家”體驗展示、“環保主人”全城招募和青少年低碳主題日等精彩紛呈的市民活動,則將聚焦綠色城市及智慧生活的新技術、新趨勢。市民參與其中,能夠近距離感受綠色建筑與高科技產品的神奇魅力。
10余年探索,打造綠色造夢空間
事實上,城博會所倡導的“綠色發展”,是重慶一直以來的追求。
而在建設領域,重慶早在11年前就開始了“綠色發展”探索。
2005年初夏,一個名叫“中國西部(重慶)建設科技與綠色節能建筑技術展覽”的展會,在陳家坪會展中心拉開了帷幕。作為行業展會,當時,整個展場面積僅有6000多平方米,參展企業和單位僅有幾十家,觀眾也僅僅局限于建筑行業內的專業人士。
就是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建科展”,卻第一次舉起了“綠色節能建筑”的旗幟。據重慶市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回憶,“建科展”逐漸發展,到2009年第四屆時,展覽規模已超過1萬平方米,參展企業上百家,專業觀眾達到了2萬人次,在業內打響了名頭。
然而,一個僅針對建筑行業人士開放的展會,局限性顯然太大。如果不轉型尋求突破,讓普通市民也參與進來近距離了解綠色建筑科技,其生命力很可能會逐漸減弱。
如何才能實現突破?這個問題困擾著“建科展”的主辦方——重慶市城鄉建委。
經過近2年時間的反復醞釀,2011年 3月,第五屆“建科展”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第五屆城博會。它以嶄新的姿態撲入了人們的視野。
這絕不僅僅是名稱上的變化。城博會的定位,是立足重慶,輻射西部,影響全國,面向世界,搭建一個宣傳、交流、展示、合作的大舞臺。展會的焦點,也因此從過去“建科展”的技術層面上升到了城市發展的高度。
從此,城博會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11年,第五屆城博會展覽規模達到了2萬平方米,參展企業大幅增至200家;2013年第六屆城博會,參展企業更是超過了380家,同時,還吸引了英國、加拿大和丹麥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以及北京、上海和江蘇等10多個兄弟省市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的領導、專家一起論道山城。
據統計,前六屆城博會中,參展企業累計出超過了1600余家,參會專業觀眾共計達到60萬人次。
通過10余年的培育和發展,城博會已逐漸成為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加快建設行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區域性交流平臺,打造出了承載年輕直轄市建設者們的造夢空間。
一個展會,一座城市的綠色進化史
人類的綠色城市夢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早在古希臘時期,綠色城鎮化的設想便已萌芽;1898年,英國學者埃比尼澤 霍華德首次提出了田園城市建設構想;1981年,蘇聯城市生態學家亞尼茨基又提出了生態城市發展模式,暢想城市發展的綠色未來。
但時至今日,現實卻讓人揪心——建筑在其全壽命周期內,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42%的水資源、50%的原材料。而在我國,建筑業則是三大能源消耗行業之一,其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背后,隱藏著高能耗、不可持續的發展之痛。
在嚴峻的現實面前,自身不斷完善、提升的城博會,同時也成為了推動重慶綠色建筑發展的“晴雨表”。
近年來,全市建設系統大力推動建筑生產使用環節的資源能源節約及廢棄物循環利用,建立了推動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產業支撐、實施能力、社會參與等五大體系。同時,還實施了新建建筑節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綠色建筑發展、可再生能源建設應用等五大工程,按照單體建筑、住宅小區、生態城區等三個層次大力推廣綠色城市建設。僅就“五大工程”而言,每年就可為重慶建筑生產使用環節節能近450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1000萬噸,節約鋼筋160萬噸,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015年1月,重慶首個“智慧之家”在南岸茶園新區正式開館。據了解,這個“智慧之家”是南岸區在第六屆城博會展示的“低碳之家”的啟發下建成。其以低碳、環保、智慧為主題,通過特殊材料和低碳技術,運用天然光能、風能等能源支撐室內各種運作,可讓百姓直觀地感受到未來綠色建筑的“模樣”。
“發展綠色建筑,需要形成行業合力與社會共識。”重慶市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說,城博會的一個重要作用,就在于通過展示、宣傳綠色、生態、低碳技術,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創造綠色城市、綠色生活。
據悉,為了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近年來,重慶市城鄉建委直屬單位——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借助城博會這個平臺,相繼建成了低碳之家、未來之家、智慧之家等綠色建筑用于展示、科普,每年免費接待觀眾超過3萬人次。
據統計,過去10余年來,該中心共組織實施了40余個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領域的國家、地方科研項目,建成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產業化基地30多個;推廣新技術600余項、節能技術400余項、綠色建材50余類。
進入“十三五”,重慶在新一個五年規劃中,又重點從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能源等方面展開了布局。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重慶將形成一個上千億元規模的綠色建筑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