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巡視員 李小松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孫婉露)在實現綠色發展的過程當中,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綠色轉型至關重要。在整個產業鏈條中,上、中、下游也都應該體現綠色化的要求。青海省的“十三五”規劃中寫到,要推進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融合。在產業鏈建設當中,又該如何在整個鏈條上,都體現綠色化的要求呢?就相關話題,中國網中國訪談2016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巡視員、副主任李小松。
中國網:李代表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首先第一個問題,我們想聽一聽您對于綠色發展理念是如何理解的?您如何看待生態環境保護在整個青海環境發展中的定位呢?
李小松:青藏高原是三江源的發源地??倳浽谥v話中提到的,這是一個生態屏障,而且是惠及千秋萬代的重要的關鍵點,這是一個生態環保方面的關鍵點。在這方面來講,我們覺得青海的發展,首先應該考慮到生態保護。必須要樹立生態保護優先的理念。這個理念應該這樣講,全世界都應該是這個發展理念,不僅僅是青海應該是生態保護優先的發展理念,突出青海在生態保護發展優先。這方面來講,青海省委省政府和老百姓對生態保護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也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不受破壞,首先應該樹立這個觀念。
中國網:您之前是在青海沿湖工業股份公司擔任總裁,公司也非常重視綠色發展。我們知道加快技術改造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那么您覺得在綠色技術的使用方面,企業這塊是否會有一個比較強的動力呢?
李小松:應該講傳統產業本身也是技術的推進,在技術推進當中,傳統產業在逐步的發展,這是一個歷史過程。應該講過去產業的總量小,給環境造成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大家不太注重環境的保護,只注重產業的發展?,F在產業發展了以后,總量擴大,產業發展總量擴大帶來了排放物的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自凈能力不夠,不能靠環境和自身的凈化來消化這一部分污染,這一點我們要高度重視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現在應該講,更早就要提出綠色發展的理念。用綠色發展來推動傳統產業的再發展。
中國網:從技術層面來說,我們現在的技術是完全能夠滿足綠色發展的要求,是嗎?就是從研發的綠色技術的成果來說?
李小松:技術只是一個方面。每一個技術,你應用的時候,促進的是需要這個技術在產業當中的應用的作用的發揮。對環境保護來講,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多個技術來綜合的實施。
過去應該講,大家主要注重的是經濟效益。注重經濟效益的時候,我們實施的技術主要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的實施。這樣帶來了能耗高、環境污染大,但是經濟效益好的這些技術就暢行無阻?,F在必須要把一些環境方面的措施,國家在環境保護上有“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運行,環保設施必須要和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同時結合起來。我們還要用法治的理念,措施要更加嚴厲。就像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重拳治理霧霾一樣,必須要用法律來對環境污染采取措施。什么措施呢?在工業上就是要增加一些投資,犧牲一些經濟效益,經濟利益來換取環境的保護,減少排放。但實際上,從我們在沿湖資源開發中,我們的經驗還不是這么簡單的。運用了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環保理念以后,并不會影響自身的經濟效益。
中國網:從之前咱們公司來說,直接經濟效益還是很可觀的?
李小松:對,這塊我們就要實行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的理念,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來發展我們的產業,應該講既能保住企業經濟效益,也能提高環境的質量,減少排放,這是相輔相成的,應該講不是矛盾的。但是,許多公司不想去投入,我認為是找了一個借口,投入后經濟效益差了,我要賠錢了,其實并不是這樣,實際上你做完以后,它是雙贏的。
中國網:但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投入的成本增加了,的確會影響它的經濟效益吧?
李小松:在沒有做以前大家都感覺到投入成本高,帶來的經濟效益差,因為這里面有一個從眾心理,因為大家都不上,我憑什么去上?有一個從眾心理,如果大家都上,本身這一部分的效益在競爭層面上,大家都是在一個起跑線上?,F在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所以,都不上。所以,必須要在法律的前提下,把產業發展和綠色發展融合起來。
中國網:您剛才說了,關鍵還是在于技術的實施和使用這塊。您覺得我們從體制機制建設方面,是否可以形成一個適當的市場激勵機制呢?
李小松:在市場激勵機制方面,實際上還是在法律層面上,我認為在排放上,沒有重拳出擊,大家都不會去重視。因為現在我們的有些技術也不是特別過關,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使用它,甚至可以說政府和企業之間,為了獲取GDP、增加值,有時候也有一種默認的感覺。所以,大家積極性不高,還有一些多方面的因素。所以,要在頂層設計和高層的管理上加大力度。
中國網:青海省的“十三五”規劃中寫到,要推進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融合。在產業鏈建設當中,我們如何在整個鏈條上,都體現綠色化的要求呢?
李小松:產業鏈的延伸實際上有兩個方面。一是剛才我講的循環經濟的產業,循環經濟產業應該講是一個科學發展的產業鏈的概念,上游的產品廢物是下游產品的原料,有個資源的再利用,在資源的回收和資源的再利用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減排方面應該講是有作用的。再就是產業鏈從上游、中游和下游產業鏈來講,像青海這些地方以上游資源開發為主,在中游產品和下游產業發展當中,應該講這一塊過去主要是我們的產品遠離市場,過去重視不夠,現在各級政府對這一塊有了高度重視以后,我們把產業的中游和下游發展起來,這一塊的發展,實際上大部分是化學的變化,要把資源開采出來以后,要轉化成有用的原材料。這種原材料到中游下游以后,基本上是一種機械的加工,物理的加工。
中國網:這個能不能舉個例子給我們講一講?
李小松:現在我們講礦產資源開發中,比如說鉛鋅鎳的開發是一種化學物質,硫化鋅、硫化鉛、硫化鎳這些東西要在初級加工時就變成金屬鉛、金屬鋅、金屬鎳,就要把硫拿掉,就是有一個化學反應了。包括鋼鐵的延伸,從礦物質——一種氧化鐵和硫化鐵,那么它在加工的初級就變成了鐵,從鐵到鋼,從鋼再到鋼材,后面的過程當它變成了金屬以后大家都知道,這個東西就是變它的形狀,變它的性能,就沒有化學的變化了,實際上就是一個物理的過程,物理過程基本上沒有污染的。在上游的加工中,青海省在打造“三區”建設上,其中一個區就叫做打造循環經濟、產業的先進區,用循環經濟的理念,我們對初級產品的加工實現綠色發展。把原材料加工了以后,過去都排放到大氣當中,排放到水里,排放到河流里面,還有固體廢物的排放,這塊我們把它作為一個資源再利用起來。
中國網:青海接下來要打造綠色發展的新優勢,在產業發展方面,您覺得綠色新優勢體現在哪兒?
李小松:以傳統產業來講,我們的高原還是要發揮其資源的優勢,再一個發揮我們環境的優勢。什么叫做環境優勢?比如青海的太陽能資源,它排在全國第二、西藏第一、青海第二,青海有大量的荒漠土地可以用來承載太陽能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利用可再生能源,再來加工我們的礦產資源,解決了大量碳排放的問題。因為過去發電都是煤電為主,青海有清潔的水電資源,有清潔的太陽能資源。在開發資源的時候,使用電力的情況下,本身我們的電就是清潔的,用清潔的能源開發資源,本身就進了一大步。再一個利用的理念就是循環經濟的理念,把這個資源不能說吃干榨凈,應該講是用吃干榨凈的理念,把能夠利用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中國網:最后一個問題,您覺得從環境來說,一個良好的綠色產業發展環境是什么樣的?
李小松:這個環境在軟件方面,我覺得主要是一個人們的理念,這是最重要的。大家不想去做和想去做,這是關鍵的思想認識,如果大家都去做,我覺得這個環境馬上就是另外的環境。大家都愿意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的話,我們所做的一切行為行動都沿著這個思路去做,肯定會得到一個綠色發展、我們的藍天、清水、地綠得到保護的環境。
中國網: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記者 孫婉露 攝像 王一辰 后期 周珊珊 責編 裴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