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白瑪曲珍:西藏墨脫縣農民脫貧致富故事

發布時間: 2016-03-14 10:36:01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辛聞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白瑪曲珍,墨脫縣,集體經濟,脫貧致富

時間:2016年3月12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德興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 白瑪曲珍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6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墨脫縣曾經是中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城,在2013年年底,這樣的歷史也徹底終結。在交通運輸條件改善的情況下,在精準扶貧舉措的落實下,墨脫縣的農民通過產業發展、技能培訓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墨脫縣德興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白瑪曲珍代表就是這一變化的見證者,她也向我們講述了墨脫縣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

白瑪代表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我記得您在2013年參加全國“兩會”的時候,呼吁給墨脫縣修路。現在兩年過去了,那里的情況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白瑪曲珍:2013年年底,我們墨脫縣正式通路了,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路通了,跟外面的接觸就多了,我們縣里面現在各方面的建設比以前快很多。以前要進個什么東西,都是要人背馬馱進來,現在路通了,可以靠交通運輸,車子拉進來。這樣促進我們那邊物價就降低了。

中國網:運輸成本降低了。

白瑪曲珍:進墨脫縣旅游的人也多了,因為大家知道墨脫縣是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還有原始森林,外面進來的人很多,這樣的話帶動那邊老百姓的就業。來旅游的人多了,可能會建一些賓館、餐館,老百姓多余的勞動力可以參加這些工作,促進就業。

就醫、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出縣就醫的人也多,人都會病,以前都是在縣里醫院,現在有條件可以出去看病。小孩子也是,只要家里有條件,可以把他們送出來(上學),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前就是因為交通的制約,就算是有條件,只能在那一片區域(活動)。(公路)給大家生活等各方面帶來很大的變化。

  中國網:以前老百姓生病,都是在哪兒看病?

白瑪曲珍:都是在鄉里面,大一點就到縣里面。

中國網:現在通了路之后,您說出去就醫比較方便。

白瑪曲珍:對,就像現在出來,到市里面,我們林芝市,有條件就可以從林芝市直接到成都,成都更好,我們林芝有機場。現在路通了,從我們縣里出來到林芝市可能只要十個小時左右。

中國網:以前呢?

白瑪曲珍:以前要好幾天,4、5天,這樣的話很多人就在半途中去世,這很危險。現在就十個小時到林芝,你條件好一點可以直接坐飛機到成都,條件不好的,可以在自治區拉薩市,很方便的。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了墨脫縣通路以后,對當地的旅游業發展有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些群眾以前的生活狀況什么樣?通過旅游業他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觀嗎?

白瑪曲珍:像以前路不通,你只能是靠一點國家的補貼,我們那邊村里邊跟外面根本沒辦法比。到目前為止,也就是幾個村會有集體經濟,其他還是過很原始的生活,在地里面干活,國家給點補貼,靠自己賣一點東西,賣一點自己的農產品,就這樣子,不要說是過什么質量好的生活,只能是一種能過的生活,溫飽的問題。現在的話路通了,像我以前在我們鄉里一個村里駐村,駐了三年,比較了解他們。現在很多人都是因為有旅游了,開農家樂,給游客提供住宿、食宿,還會賣一些農副產品,現在大城市出來都喜歡吃一些綠色產品,無公害的,我們當地都是綠色產品,就賣一些自己的產品,還有手工編織的產品,增加了收入。有的游客喜歡徒步旅游,村里男同志就幫他們背東西,運輸,這樣的還有很多。

中國網:他收入上的變化,體現得明顯嗎?比如以前大概人均能掙多少?現在呢?

白瑪曲珍:是很明顯,三年前我剛駐村的時候,拿我駐村那個地方說,2013年的時候,他們人均純收入可能就五千多點,到2015年年底,人均純收入,我們那個鄉8600多,三年里人均漲了二千多。

  中國網:國家和自治區對墨脫縣是不是也有具體的扶貧舉措呢?

白瑪曲珍:有,不光是我們鄉,墨脫縣是邊境縣,就有“興邊富民行動”,國家會給西藏特殊政策,但是西藏會給墨脫縣這些邊境縣更大的傾斜力度。

中國網:體現在哪兒?

白瑪曲珍:我們墨脫縣有46個行政村,以前因為路不通,可能居住條件不好。現在的話,像去年,我們46個行政村全部都進行民房改造,老百姓都住到新房子里面。就拿我駐村這個村來說,這個村,我去的時候,有20戶,去年年底20戶全部住到新房里面,蓋房子的資金全部是國家撥的,如果你想建大一點,你自己有條件可以往里貼,還可以貸款,專門有民房改造方面的政策貸款,幾乎不需要什么利息。

中國網:農民用這項貸款的多嗎?

白瑪曲珍:很多,因為它利息很低,每年只用還一部分,利息是特別特別低。我們很多老百姓建房,單靠國家給的就完全夠用了,國家是按人數給的,一戶5人、6人、9人,平均下來,可能一戶可以得到9萬、10萬或者12萬,完全可以建好一個房子。這方面國家給的政策特別好,不光是國家給的,再加上我們自治區也在推進我們邊疆地區的建設,農村的建設。

中國網:墨脫縣在產業發展方面,在提高自我的脫貧能力方面,有哪些經驗和舉措呢?

白瑪曲珍:我們的計劃是最好想辦法讓每一個村都有一個集體經濟。現在我們整個墨脫縣,56個村有集體經濟,其他都沒有,老百姓還是要靠自己,這樣的話,最好有一個集體經濟,幫助大家有一個收入。

還有我們這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很低,要脫貧的話,靠國家給錢只是暫時的,錢會花完,這不是長久之計。我們要脫貧是長久性的,必須讓這一戶人最起碼有一個人有一技之長,才可能真正地脫貧。這兩年一直在搞農牧民培訓,看你自己在哪方面感興趣,有的是運輸方面的,你可以開車,我們縣人社局牽頭,搞了很多培訓,有的學開車,有的學手工編織,有的學電工,各方面的培訓都有,現在這些都很好,為了幫助這些老百姓掌握一門技術,幫助他們脫貧。

中國網:像您說的發展集體經濟,現在有什么樣的矛盾或者困難嗎?或者最欠缺的是什么?

白瑪曲珍:最欠缺的感覺就是技術,如果說一個村莊建集體經濟,我們打個比方,全村建個果園,不可能把果樹種在那就不管了,肯定要后期管理,后期管理要掌握好一個技術,要怎么管理這個果樹,不能只在那邊長葉子,不結果。最起碼要學會怎么樣打理果園,很缺乏管理技術和技術人員。

中國網:這個是培訓農民自己來做,還是說要請能人進來呢?

白瑪曲珍:最好是加強農牧民的意識,因為他們一直是以很原始的方式生活,可能這種意識也不高,的確是很缺乏這種人。最好是能有外面的技術人員指導他們,他們自己也需要培訓,不可能一直靠外面的人來幫助,自己還是要學會這些技術。

中國網:現在墨脫縣還有哪些貧困人群,他們的致貧原因是什么?

白瑪曲珍:貧困人群主要是聚居在比較偏遠的地區,特別靠近邊境的地方,那些地方本來自然條件就比較惡劣,收入方式比較單一。我們墨脫縣因為通路比較晚,所以很多方面發展得比較慢,自我致富的能力比較低,沒有別的來源,一直靠國家政策和補貼。

  中國網:對于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有沒有典型的例子,可以跟我們講一講?

白瑪曲珍:比如我們德興村有一戶,他們以前很貧困的,但是后來在修路的時候需要開挖土機的人,他就學這個,出去參加農牧民培訓,他自己也是學得很好,學回來以后他就去工地上面打工,我們那邊正在建設,很需要這些人,他自己又肯吃苦,慢慢地靠幾年打工攢錢,自己買了一個挖土機,去給別人打工,慢慢地自己就會掙錢了,自己也開得很好,他自己就脫貧了。脫貧了以后,這個人也帶動了村里面的人,他成了致富帶頭人,他一直沒有忘記我們縣、鄉,以及國家給的好政策,讓他有機會出去培訓,現在也掙錢了,也脫貧了,他就帶動別的人,有時候還會免費為村里做一些事,修一些小路,這樣的人還是有。

中國網:我們知道在西藏有鄉科級以上黨員干部每人都會聯系一到兩戶的困難群眾,促進他們脫貧致富,您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結對聯戶的人家?他們的情況是怎樣的?

白瑪曲珍:我們是有這樣的,因為我以前駐村三年,去年年底就回來了,我們鄉里是這樣子,鄉干部每人要包一個村,你就必須要很了解這個村的情況,這個村里面有什么事情,就先要給你包村干部打電話,尋求幫助。我們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往上面反映。我對我駐村的村莊很熟悉,叫巴登則村,就選一戶比較困難的戶,為什么他比較貧困,因為他家里很多孩子在上學,好像有五個學生,他們要把小孩送出去上學,但是他們收入很低,只有父母兩個在家里,母親必須在家里帶著(孩子),父親搞點運輸,在地里面干活。

中國網:他這一年能掙多少錢?只通過運輸和干農活?

白瑪曲珍:也不會上萬,幾千塊錢,五六千塊錢。

中國網:但是有四五個子要上學?

白瑪曲珍:雖然說我們那邊上學到高中為止,不用交學費,但是小孩要吃要穿,而且高中以上都是在市里面,我們墨脫縣只有小學和初中,這樣來回路費都是需要的。我幫扶的對象是典型的因送子女上學致貧的,我們就要想辦法幫助他,比如說父母年紀大了,你讓他們再出去掌握一門技術也是不可能的,生活上面能幫就幫,最好幫助小孩子,給小孩子學費,找一些贊助,我們現在有很多助學貸款或者助學金,盡量給他們減少一些負擔。

中國網:我們知道您是在外地上了大學,又回到家鄉,支援家鄉建設,您當初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選擇回到家鄉呢?

白瑪曲珍:這個問題這幾年一直都有人問,說實話,我們西藏很多學生都是出來以后,很少留到外面,可能別的地區不會這樣,我們一般是出來以后,都會回去。我是2009年畢業的,2009年6月份回去的,我從墨脫縣出來9歲快10歲了,從來沒有想到會留在外面,我只是出來學習,小孩子剛出來的時候,也是想看看外面是什么樣,我根本沒有想過要留在外面,留在別的地區,我就想畢業了回去,而且必須要回到墨脫縣,我是這樣想的。可能是一種,就像人家說的,特別是住在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血液里本來就有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必須要回去。我畢業的時候,我們市公務員考試,我當時考得還挺好的,有可能分到別的縣,我又不想去,那個時候我就給林芝地區組織部寫了一個申請,希望把我分到墨脫縣去,最后組織把我分到那邊去了。

中國網:這也是一個情結,對自己家鄉的情結。

白瑪曲珍:自己的家鄉,自己肯定要付出一份力量,自己的家鄉自己不建設的話,光靠外面的人來建設是不行的。

中國網:我們知道當前人才短缺成為了制約貧困地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是本土人才反哺不足,另外一方面外部人才參與扶貧的機制不夠健全。您對于解決貧困地區人才短缺的問題,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白瑪曲珍:這個事情真的存在,每個人都想過好的生活,在好的環境工作,這是很正常的。我們墨脫縣也是條件不好,干部在那邊工作的確是挺辛苦的,有很多是分配到那里,又調出來的。這可能是因為墨脫縣以前路也不好,電也沒有,生活很困難,很多干部都是想盡辦法往外調。比如說從內地來的,想盡辦法調回到原來自己的家鄉或者離自己家近一點的地方,主要就是因為我們那邊雖然說風景很好,但是生活條件很差。我認為最起碼要改善干部生活的環境和條件,待遇要提高。我們說“安居樂業”,你住得也不好,吃得也不好,你怎么可能愿意留在那個地方生活,為那邊的老百姓做貢獻,付出自己的勞動?如果你要把一個有能力的人引進來,必須要給他很好的待遇,要給他很好的工作環境。

中國網: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記者:孫婉露 攝像:王一辰 后期:周姍姍 責編:李虹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