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日前,中改院發布《中國改革研究報告2016》,以“轉型闖關——‘十三五’:結構性改革歷史挑戰”為主題,力圖客觀分析“十三五”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趨勢和面臨的重大挑戰。中改院院長遲福林指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在于結構變化和制度創新,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將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遲福林教授指出,我國將推進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的轉型。“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的一個重要載體是人口城鎮化。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三五”期間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十三五”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有可能每年以不低于2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估計到2020年,我國規模城鎮化率將有可能超過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由2014年的36.6%提高到50%左右。同時在轉型過程中,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與產業結構變革的進程相適應,要與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相適應,也要與要與國際平均發展水平相適應。
遲福林教授強調,戶籍人口城鎮化新格局產生的關鍵是“讓農民工成為歷史”。我國是一個城鄉二元結構的大國,實現共享發展,首先在于“讓農民工成為歷史”。這就需要“十三五”期間加快相關政策的落地,實現中央確定的使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如果近兩年能有效解決這1億農民工的問題,“十三五”戶籍人口城鎮化就會有重大突破。
遲福林教授認為,我國深化戶籍制度的改革要有新思路。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中有兩個提法特別重要:一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二是實施居住證制度。“十三五”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要重在推進三個方面的重要轉變:一是由對人口的控制轉向對人口的服務與管理;二是由城鄉二元戶籍制度轉向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三是由治安部門管理為主轉向人口服務部門的管理為主。(孫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