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協調發展過程中,北京如何規劃教育布局?是否意味著采取“去大學化”的措施?
日前,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形勢下,北京在優化教育布局方面的整體考慮。他表示,未來北京境域內的高校布局會更加科學,結構會更加優化。原有高等教育資源過于集中的情況需要優化調整,沒有讓高校搬至京外的想法,更不會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搬遷。
“去大學化”屬誤讀
近期有網友提出,北京高校優化布局結構調整是城市的“去大學化”,是文化的流失。
“這是對我市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建設‘雙一流’大學戰略的誤讀和誤解。”日前,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說,北京中心城市只是控制規模,但沒有讓高校搬至京外的想法,更不會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搬遷。
該負責人介紹,按照“深化教育改革、滿足市民需求、促進均衡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要求,北京教育資源仍有進一步優化布局、結構調整的空間。
其中,一方面要在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的過程中,真正解決教育資源分布不盡合理的問題,如新建小區同步建設配套學校等。另一方面則是原有高等教育資源過于集中,要優化教育資源空間布局調整。
今后,北京市將以多種形式為在京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大學提供支持和保障。該負責人指出,未來在京高校的布局會更加科學,結構會更加優化,以更好發展。
京津冀高校將探索多形式合作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高校將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與津冀高校開展合作辦學、學科共建、教師交流掛職等多種形式,探索區域教育合作、資源共享機制,促進整個區域高等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
據了解,目前京津冀部分地區已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1月28日,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北辰區、河北省廊坊市就簽約啟動了京(大興)津(北辰)冀(廊坊)三區市教育聯盟合作協議,這意味著三區市在教育事業資源共享、學校共建、研訓協同、師生交流方面,共同推進解決教育改革和發展方面的共性問題。
協議中也規定了一些量化目標。例如要求搭建十個學校間協同發展共同體,合力推出三地優質教育品牌;合作培養百名教育領軍人才,包括100名左右的骨干校長(園長)和100位左右的名師(含學科教師、教研員、班主任、團隊干部等)。
信息共享方面,將通過教育信息化平臺,推出1000節優質示范課。同時通過輪流舉辦“聯盟杯”、學生“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校園足球節”等邀請賽,或通過學校間結對,組織學生游學互訪、走進社會大課堂等,促進三地學生交流達到1萬人次,培養三地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和實踐能力。(記者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