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勇從小家境貧寒,27歲時他去廣東打了三年工,結果也沒賺到多少錢。2004年,鄧勇回到老家開始養商品豬,養了兩年還沒回本,就遇到行情大跌。很多人都為他擔心,鄧勇卻并沒有表現得太著急。
鄧勇:養豬是有周期性的,基本上三年一個周期,比較平穩一年能夠賺錢,一年能夠保本,一年會虧本,所以它是三年一個周期。
養豬三年周期的道理在業內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許多豬場還是開始低價出售種豬,鄧勇卻發瘋一樣又四處借了40多萬元逆勢收購種豬,大家都很震驚。
記者:你才養了兩年多就知道這個道理,好多人也知道這個道理,為什么他們不敢?
鄧勇:這個有點說不清楚,多數人有一點,只做賺錢的生意,它是流動性的,我是堅定這個信心,要把這個產業做下去,不管它的路有多艱難,我們一定走下去,所以我們的思路就不一樣,人家是今天養豬賺錢就養豬,明天養雞賺錢就養雞,后天種蔬菜能夠賺錢,他就去種蔬菜,我就選定這個行業,至于這個行業怎么發展,我們要去努力,根據這個市場分析,把這個市場搞清楚它的變化,我們怎么生存。
鄧勇的判斷和堅持讓他抓到了機遇。2007年,市場行情大好,鄧勇一下凈賺了200多萬元。隨后2年內,鄧勇就把豬場擴大到了6000平米,年出欄種豬和商品豬從1000頭提高了到了5000多頭。到2009年,鄧勇一年的銷售額就1500多萬元。
成功的喜悅和家人生活的改善都來自豬,可是2009年,鄧勇告訴家人,他要賣掉所有的種豬,重新開始。這次的選擇,在家人看來,比以前借錢收購種豬風險還要大。鄧勇剛是鄧勇的弟弟,從2002年開始,就跟著鄧勇養豬,對鄧勇的選擇以前都是無條件支持。
弟弟鄧勇剛:我覺得他是天方夜譚,我覺得這個事情一搞出去沒救了。
這些員工從2006年開始,就跟著鄧勇養豬,雖然他們沒有弟弟反應這么激烈,但是背地里也都捏了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