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新《大氣法》提出了“規劃先行”,如何理解“規劃先行”呢?
王飛:“規劃先行”本質是國際和國內對污染和環境控制的理念問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和經濟與社會發展一樣,環境領域“預防為主”、“防治并重,預防有限”等更需要把規劃作為首要問題,從而減少決策中的盲目性,爭取少出現“先破壞、后治理”等問題,進而減少污染的為害和治理污染的成本。
新修訂的《大氣法》中,“規劃”共出現17次之多,包含兩重含義。一是傳統意義上的行業規范設計,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建設應當統籌規劃”等,這是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外圍社會和經濟布局;二是“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屬于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執行策略。“規劃先行”在兩個方面都需要重視。
在“社會和經濟布局”方面,規劃先行可以促進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促進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揚塵、農業等大氣污染來源和產業進行布局,從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分布,便于大氣污染量的控制,也便于布設防治措施,確定大氣污染監測重點區域,提高社會監督能力。同時,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屬于對管理方式的制度設計,把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改良等作為政府的基本職能,為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實施提供更好的綜合保障。
“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集中表現在第二章,該規劃集中反映“大氣污染防治標準”的實現過程和步驟?!耙巹澫刃小奔茸鹬卮髿馕廴局卫硇枰紤]實際可能性,也提出明確的分階段目標,更要把治理目標實現過程公之于眾,也是環境保護部們、政府機關和社會對治理過程監督和檢查的標準。如果沒有明確的預先提出的規劃目標,監督和執法就可能會流于空談,無法保證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嚴肅性,也不能從根本上保證“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一立法目標的實現。
記者: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哪些?新《大氣法》會影響哪些行業的發展?
王飛:與2000年相比,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對大氣污染源的規定更為系統和明確,包括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揚塵、農業等,并在第四章“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中做了詳盡說明。
新《大氣法》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等污染源的控制對行業的影響做了簡述。
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部分,對能源的開采、加工、運輸、利用方式和治理等可能產生的污染類型與治理要求等做了具體約束,其中“優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廣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確了國家的能源消費導向,對傳統的煤炭開采和基于較廉價能源的工業(如焦炭、鋼鐵、水泥、燃煤發電等)和市政與民用供暖等行業會產生明顯影響,會直接導致該領域產能和規模壓縮,生產成本增加,進而促進此類行業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等方向轉型。同時,首次以法律形式確定了“電力調度應當優先安排清潔能源發電上網”的能源調度導向,對傳統以“煤電”為基礎的電網和電價系統將產生較大沖擊;但該條將非常有利于可再生能源企業的長足發展。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做好2013年風電并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2012年部分地區棄風限電現象嚴重,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瓦時,嚴重浪費了清潔能源和投資,相當于浪費了670萬噸標煤,直接損失超100億元。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將保護和促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水電等行業的發展,從而減少大氣污染排放量。
工業污染源主要是排放粉塵、硫化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等大氣污染的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企業。對這些行業的影響主要表現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廢棄物管理技術這兩個方面的成本方面。在倡導生態文明的今天,提高成本將會導致企業競爭能力有所下降,但如果從產業發展的最終目和污染危害的社會成本考慮,通過改進工藝的陣痛,可能會促進相關產業的長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
機動車船目前是我國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從“國家倡導低碳、環保出行,根據城市規劃合理控制燃油機動車保有量,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立法導向看,將會對公共交通相關行業,如地鐵、輕軌等企業,產生良性影響,并對低排放汽車、電動力汽(機)車以及面向生產-居住一體化設計的城鄉管理企業等部門產生正向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