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網北京12月26日消息(記者紀翔 張程實習記者傅竹風)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部署2016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
背景資料: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黨中央、國務院舉行的有關“三農”的最高工作會議。依照慣例,在每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會討論次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此前,中央連續12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昨天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討論稿)》。按以往慣例,這一討論稿經討論修改后,將正式形成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講了哪些內容;2016年,乃至整個“十三五”,我國“三農”事業發展的方向是什么;老百姓又有哪些呼聲。
會議熱點一
會議指出,“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強烈的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
農民心聲
甘肅臨洮農民王富江,是鄉鎮農技站的技術員,家里有18畝地,平日里都是父母打理。在他眼里,盡管近年來農村發展很快,但是跟城鎮還是沒法比。因為,相對于城鎮,農村的生產和生活都缺乏根本的保障。
王富江:農村主要就是每年種莊稼,農產品價格低,種植成本太高,出去打工不好打,沒有固定的收入,心里沒有底兒。工業畢竟有工資保障,工廠的效益一年下來,它能基本維持收入,還有獎金,基本生活能保障。
專家解讀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然而,長期以來,農業現代化發展卻相對滯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指出,“十三五”期間,農業發展主要是補齊農業現代化的短板,真正實現“四化同步”。
葉興慶:要盡快扭轉農業現代化滯后的局面,在“十三五”期間,補足農業現代化的短板,這是農業工作的基調。大方向是要走高效、安全、自然節約、環境友好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增長動力的轉換,從以前的增產導向轉向質量和效益導向,促進農業技術進步,特別要促進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環境的可持續,還要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要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這都是下一步補足農業短板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