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盜、鄰里矛盾、權屬矛盾……,這些不太好看的關鍵詞,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貴州省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的“案底”上,一度并不少見。
民族團結進步,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所謂不正視缺點就難得進步,這也許是“進步”示范的另一種解釋:
時間:2015年2月14日
地點:谷頂架村
參加人:羅孝武 李光華
問:你今天上午在哪里干活?
答:在羅孝倫油菜地上面載洋芋。
問:你是否看到牛吃了羅孝倫的油菜?
答:我在土邊(注,田邊)吃煙休息時,看見牛在吃。
問:你知道是誰的牛呢?
答:知道,是王國兵的牛……
這是中國網記者11月15日采訪貴州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時,該村的人民調解員李光華提供的《龍廣村人民調解委員會 卷宗》里的一段筆錄。
李光華同時任該村村委副主任、群眾工作室副主任,調解鄰里矛盾的事兒,他已經做了十多年。這樣的卷宗,是從2013年3月群眾工作室成立開始寫的,“以前都有調解,但是沒有這么嚴肅的筆錄,沒有白紙黑字記下來。”
卷宗的下一頁寫道:
“被申請人同意賠償申請人貳佰元,以后保證不在(注,應為“再”)有此發生。履行協議的方式、地點、期限:王旺兵家中,當日履行。”
同時有申請人羅孝倫、被申請人王國兵的簽字和指印。調解員李光華與另外兩人也簽字,并蓋公章。
在調解卷宗的筆錄中,詳細記錄了糾紛情況,經調解同意,雙方要簽訂協議書。
圖為李光華出示的龍廣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卷宗。(中國網記者 張寧銳/攝)
顯然,這起“牛損壞油菜”的村民小矛盾“擺平”。
龍廣村有900多戶3500多人,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40%,典型的多民族聚居。
為了讓各民族和諧相處,村委會費心不少。“群眾工作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村級建群眾工作室,這在貴陽市屬首例。
龍廣村群眾工作室在各村民小組聘請“五老”(老教師、老黨員、老軍人、老族人、老村干部)擔任人民調解員,“他們威望高,老百姓聽他們的,所以如果哪個村組有矛盾糾紛,我們就第一時間聯系這個村組的人民調解員出面。”李光華介紹,“他們出面說話,管用。”
李光華介紹,群眾工作室面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解決,對村民之間的小矛盾、小誤會、小糾結,及時疏導調解。從2013年3月群眾工作室成立,到2015年兩年多的時間,共接待辦事群眾千余次,化解矛盾500多件。“百分之百化解,沒有遺留任何一個問題。”
在化解小矛盾的過程中,龍廣村的黨員干部也教育各族群眾:各民族間要手足相親,鄰里相助,要尊重差異,包容發展,共同維護團結,才能共同繁榮發展。
公開、公正、公平處理民事糾紛,不是喊在嘴上的,要落到實處。在開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王勝利看來,村民間的矛盾,看似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如果不及時處理,不處理得讓老百姓服氣,慢慢小矛盾就會積壓成大矛盾。
記者翻閱一摞摞卷宗記錄,確實看不到“天大的”大事。“百姓生活沒大事,基層工作沒小事。”龍廣村村支書陳勇深有感觸。
貴州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王茂愛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說,“認認真真把老百姓上心的小事做好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大事就做好了。”難以想象,如果任由這500多件“小事”長期堆積、發酵,這個村子不知會是什么狀況。
正因為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龍廣村2014年獲得國務院表彰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9000元,今年8月,通過全面小康建設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