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發表致辭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楊霄霄 周兵)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互聯網金融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同時也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如何規范互聯網金融,引導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定位,并實現自身更加健康的發展?11月14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的“國研智庫論壇·互聯網+金融峰會”就此主題進行深入解讀和探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出席會議并致辭,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保育鈞等專家和知名企業高管到會發表演講。會議由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包月陽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所長任興洲主持。
要從呵護和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角度監管
隆國強在致辭中說,對于互聯網金融這樣一個新生事物,我們到底應該采取什么態度,應該好好去思考、去研究。他提出三點意見:
第一,互聯網金融要明確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根本定位。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開展一些金融活動,與傳統的金融企業用互聯網的手段來開展金融活動,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金融與互聯網等新的信息技術的結合。金融活動本質上來說就是配置資源、分散風險,通過把分散的金融資源集中在金融市場上,把它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所以,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都應該緊緊圍繞怎么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分散風險來開展活動,也就是說,要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第二,互聯網金融確實帶來很多新的變化,其中既有很多發展機遇,同時也蘊含著和以前的金融相比新增的一些風險,需要著力防范。比如說,現在有互聯網保險公司,不像原來的保險公司需要開門店,在網上就可以開展業務,對這樣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怎么去監管也會有很多新的挑戰。同時,互聯網金融還會帶來互聯網思維,和傳統產業思維在思維模式、運營方式上是不一樣的。這些新變化,會大大擴展金融服務的領域,更好地為企業和公眾特別是原來的金融發展不足的地方提供新的服務。但是,同時也要看到這種新的發展帶來的某些新東西——比如完全依賴于互聯網的金融企業,存在技術風險,在數據保護等方面的風險,影響到金融安全。對這些新的變化需要加以研究,以更好地引導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第三,互聯網金融同樣需要監管,但監管還是要從呵護和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角度出發。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其中有許多新的東西,有很多好的,也有一些不好的。從歷史上來看,金融可能是對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進展最敏感的一個行業。否則,市場機制就會把那些懶惰的金融企業淘汰出局。所以,互聯網金融從本質上是金融行業對最新的信息技術成果的應用,這個應用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作為一種金融活動,互聯網金融有其外部性,所以一定要加強監管。但不同的出發點,監管的效果會不一樣。如果用傳統的觀念來進行監管,很可能新的業務就不能發展起來。但是,如果不加以監管就會出現行業內大量企業不規范,魚龍混雜,那些壞企業就可能對整個行業帶來傷害,從而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如何做好對這一新生事物的監管,對監管部門來說確實是一個挺大的挑戰,需要把握好節奏,尊重行業發展的新規律。總體來看,對信息技術帶來的新變化,我們應該是一種跟進式的規制,讓這些創新的產業活動先發展,找出其中蘊含的規律,然后慢慢加以規范。規范不是要把它管死,而是讓它更加健康地發展。觀察近幾年中國監管部門的做法,其實就是遵循了這樣一個思路,互聯網金融一開始發展的時候,監管部門對它是很寬容的;現在出臺相關規范意見,其實就是遵循了跟進式監管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