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下旬,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發表了新的《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引發國內外的熱烈關注。新聲明使氣候變化又一次成為媒體聚焦的熱點,也為11月30日至12月11日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達成新氣候協議注入新動力。
早在100多年前,科學家就意識到要科學地認識氣候變化問題。然而,在百年的發展中,對于氣候變化科學性的紛爭卻沒有停止,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不確定性。爭論的焦點主要在于:全球氣候是否在變暖?氣候變化是否由人類活動引起?氣候變化是自然原因造成的,還是由溫室氣體排放引發的環境問題?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坦言:“氣候變化有觀察以來,用一個確定的東西描述幾乎不可能。”他解釋說,200年前的溫度計和現在相比精度肯定不一樣,而且也找不到任何的科學依據來證明中國那時候對氣候的變化進行了科學的觀察和紀錄。“所以長期以來,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性一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直到1988年,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成立,國際上才有了認識和了解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依據。IPCC先后發布了五份關于氣候變化的科學評估報告,這些報告均認為,人類活動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說:“盡管氣候科學的部分領域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正年復一年地增加。”
無論氣候變化在科學上的紛爭能否達成一致,至少當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對氣候變化問題已達成一個共識,即“氣候變化是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