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上午,陳子山小學的校園里響起國歌,12名學前班、一年級的學生走上操場舉行升旗儀式。
音樂響徹坐落在湖北恩施建始縣官店鎮(zhèn)南部的陳子山,整個村莊充滿勃勃生機。1800多名村民翹首以盼的村小復興,如今終于看到了曙光。
今年暑假,陳子山迎來“希望家園”硒行志愿者團隊的10名大學生支教志愿者,為期3周的支教活動為當?shù)?6名適齡兒童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同時也為陳子山小學的復興點亮了希望之光。
鄉(xiāng)村完小的沒落
4間低矮的瓦房,墨綠色的木門上用白粉筆分別寫上“大班”“中班”“小班”,房前有一條1米寬的長廊,圍欄是一根根圓圓的山木。再往外,就是一片開闊的“泥土操場”。
對于自己第一次支教的鄉(xiāng)村小學,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硒行志愿服務隊的10名同學印象深刻。
陳子山村海拔近2000米,經(jīng)濟落后,交通不便。從鎮(zhèn)上坐車經(jīng)過曲折的盤山公路,需要兩個多小時才能抵達。村子里人口集中,6歲到12歲的適齡兒童有120余人,但遠在深山叢林的陳子山小學,去年還是一個只有5名學生、1名退休老教師的教學點。
面對僅有的5個學生,63歲的老范一直在等待,等待著接班人的出現(xiàn)。今年是他等待的第三個年頭了。
“以前我們辦過中學,我就是1979年從陳子山中學畢業(yè)的。這個學校曾經(jīng)培養(yǎng)出許多干部、教師和其他行業(yè)的人才。”村支書彭元初說起陳子山小學的歷史,頗為自豪。
然而,隨著九年義務教育開始施行,學校改建,陳子山小學大量的年輕教師離開。“農(nóng)村的好老師往鎮(zhèn)上走,鎮(zhèn)上的好老師再奔縣里去,鄉(xiāng)下哪里還有師資力量?”伴隨而來的是,生源也逐漸流失到條件更好的鎮(zhèn)上、縣城。
2002年是一個分水嶺。越來越多的家長要么帶著孩子出門務工求學,要么把孩子送到鎮(zhèn)上學習。
陳子山小學,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
支教團隊為陳子山小學復興“打頭陣”
孩子們離開村莊,靜謐的山中古村落顯得愈發(fā)寂寥。而在陪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系列經(jīng)濟糾紛、家庭矛盾、社會問題,更是成為陳子山村的痛,“男人外出打工,妻子在鎮(zhèn)上陪讀,結(jié)果最后跟別人跑了,孩子又送回家跟著爺爺奶奶。”
村干部心急如焚,下定決心,一定要恢復陳子山小學。
從去年8月開始,村里四處找人,呼吁恢復陳子山教學點。苦于缺乏好的師資力量,家長們不信任陳子山小學,“不是沒有生源,而是留不住生源。”
今年暑假,得知官店鎮(zhèn)團委正在開展“希望家園”大學生暑期支教項目,村干部特地跑去請求,讓支教團隊來村里“試試水”,“村里條件是差了點,可是我們太需要大學生了!”
當隊長朱艷帶著隊員來到陳子山時,嚴峻的形勢擺在眼前:破敗不堪的教學樓,需要用力寫字才能看得清字跡的黑板,未通電的教室和一大批渴望知識的孩子。
她毅然決定將派往其他地方支教的隊員都集中到陳子山,“即使是10個人的團隊,我都害怕做得不夠好。”
硒行志愿者與村干部反復商討和琢磨,就重建小學計劃達成一致。
“村干部們把支教視為小學復興的契機,我們是讓家長信任學校愿意把孩子送來的‘品質(zhì)保障’吧。”朱艷笑著說。
在兩天報名時間里,村干部們領著志愿者,挨家挨戶上門通知,“大學生來了,把孩子送去學校上課吧!”
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和教學質(zhì)量,支教團隊將人數(shù)上限定為30人。然而,兩個小時不到,就報滿40人了。
“孩子從沒上過學,他想讀書。我們走了兩個小時山路過來……”奶奶牽著4歲的雷成濤,站在教室里久久不愿離去,即使知道自己的孫子不夠入學年齡,但她依然不想錯過這次可以讓孩子接受教育的機會。
“我可以陪他讀書,如果他哭,我就抱他出來。”奶奶向志愿者保證。
雖然只有兩天招生,但總有人陸陸續(xù)續(xù)前來報名。大學生支教的消息,經(jīng)過村民口口相傳,其他村子的不少學生也聞訊而來。盡管嚴格控制人數(shù),到第三天報名截止,陳子山小學還是新收納了96名學生。
考慮到許多學生的家離學校遠、中午吃飯難的問題,當?shù)卮逦瘏f(xié)商后為在校90多名學生安排了中飯;對于幼兒班,采取家長“陪讀”的方式,退休的范老師協(xié)助志愿者工作。
沉寂已久的陳子山小學,又熱鬧起來。
創(chuàng)新教學贏得家長和學生的信任
朱艷和其他隊友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劃教學安排,“我們不能僅僅灌輸課本上的知識,應該開設一些讓他們多了解外面世界的課程。”
朱艷的提議得到隊友的一致贊同。于是,美術、體育、手工、音樂等興趣課應運而生。
凌晨1點,寫完教案的朱艷推了推在沙發(fā)上熟睡的隊友,為了第二天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兩人在深夜為教案又做了多次的修正。
沒有多媒體,沒有地圖冊,沒有教科書,也沒有網(wǎng)絡,留給志愿者們的是一個簡陋的講臺和幾十雙渴望的眼睛。
“看著他們,我心就軟了,我清楚地意識到,我不能不認真。”隊員李丹說。
村里條件落后,物資的缺乏讓課程的開設一度陷入困境。
“這里買不到球拍,也沒有球場,但我們可以通過開設武術課、體操課來上體育課;同樣,我們將手工課也換成了比較容易上手的剪紙課程,”隊員劉奇說,盡管臨時的課程調(diào)整給隊員們帶來了巨大的備課壓力,不過如果能就適應孩子們的需求,也很值得。
為了更了解孩子們的情況,隊員們時常進行家訪。
去陳天維家家訪的山路,他們至今難忘。山坡上是一片又一片的玉米地,穿過玉米地就是一條長滿綠草的小道,右邊是又陡又高的山,左邊是又深又黑的坎。
“我們一路走的驚心動魄,同行的那幾個孩子卻一路有說有笑,甚至還用路邊的野草給我們編了草帽。”向猛難以想象,這些活潑的孩子每天都得走這么遠的山路去上學,卻還能這么開心。當他們遇到高臺階猶豫該先邁那一只腳時,孩子們早已撲通往下跳了,還高昂著小臉沖他們喊:“老師,跳下來吧,不會崴到腳。”
孩子們?yōu)榱松蠈W而每天往返于坎坷的山路,有些孩子甚至5點鐘就得起床趕路去學校,讓隊員們深受感觸,“為了他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希望家園”支持下的陳子山小學,重燃深山教育的希望。
讀書聲重新回到山村
“我們不敢想這一個月究竟能帶給他們什么樣的變化,但是帶來希望或許就是最大的變化。”向猛介紹,在招生的當天,官店鎮(zhèn)初級中學校長潘延安聞訊趕到了陳子山小學。
看到火爆的招生狀況后,潘校長深為震撼,承諾在學校恢復三年級、四年級辦學后,每周都會免費選派英語老師到陳子山,給孩子們上英語課。
不僅如此,支教活動進行一周后,陳子山村主任馮成勝向恩施市官店鎮(zhèn)教育站提出申請,表達了這里無數(shù)像“雷奶奶”那樣家長的決心,希望能改善學校基礎設施,重建小學。
不久,村里收到答復,官店鎮(zhèn)教育站同意在9月開學時,給陳子山小學分配兩個公辦教師,開設學前班和一、二、三年級共四個班。
9月初,一對年輕夫婦教師調(diào)至陳子山小學。由于新教師報到時間晚于鎮(zhèn)上小學的報名時間,繼續(xù)等待陳子山開學并入學的學生僅有12人,但一切改變都在慢慢醞釀中。
“很多家長都明確向村委會表達了訴求,既然新老師來了,他們下學期就把孩子都轉(zhuǎn)回來!”彭元初告訴記者。
呈現(xiàn)燎原之勢的星星火,讓隊員們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在他們看來,只要小學得以繼續(xù),努力就沒有白費。
如今,每天校園里響起的廣播體操的音樂,成了村民們最期待聽到的聲音。村干部們正計劃著,把1000多平方米的操場硬化了,再修個新的旗桿、乒乓桌,把欄桿圍起來。
本報武漢10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