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您剛才提到低碳試點中還有像四川廣元等一些相對貧困的地區,像這樣的地區如何協調發展和環境的關系呢?
康艷兵:從經濟發展指標來看,像廣元這類地區在全國排名可能并不靠前。但是這不代表他們的思想意識不靠前。我剛才說了,廣元對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認識是非常早的,也非常到位。廣元的行動也很快,他們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低碳發展局,設立了第一個低碳日,成立了低碳發展專項資金,此外還對縣(區)、市級部門的年度控制碳排放目標進行考核。廣元市認識到,綠色低碳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協調統一的,他們在發展中注重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避免了由低端產業、高碳能源向高端產業、清潔能源轉型的過程,從開始就要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例如,廣元推進低碳農業園區、循環工業園區、生態旅游園區和城鄉低碳社區“四區”建設,實施低碳園區建設、新能源示范市創建、人居生態環境改善、試點示范引領和基礎能力提升“五大工程”,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實踐證明,后發地區走低碳發展之路,是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更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和對發展質量的更高追求。因此,實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目標,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也是大有可為的。
記者:目前許多城市正圍繞城市新區開發建設打造低碳生態城,例如深圳國際低碳城、無錫中瑞低碳生態城等,并且大部分都與歐盟、美國、德國、丹麥、加拿大等國家的圍繞低碳發展開展了大量國際合作。您認為,這種低碳化潮流是否是中國城市發展的新方向?這些低碳城的目標定位和路徑有什么特點?
康艷兵:低碳發展原本是一個國際語言,是當今時代的全球發展潮流。發達國家已經經過了重工業化的進程,正在探索發展的新模式,并且已經取得了許多經驗教訓。由于我們更注重區域環境污染問題,中國談低碳發展比較晚,但是經過我們這些年在低碳發展方面的探索和努力,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已經從前幾年的談“碳”色變轉變到了現在的日漸深入人心,這是短短幾年產生的效果。中國在推進低碳試點和低碳工作的過程中,更加注重了國內實踐和國際合作相結合,把國際合作作為城市低碳發展的亮點,由此也產生了深圳國際低碳城、無錫中瑞低碳生態城等等低碳城區。可以說,國內城市與國外城市開展合作,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這是城市低碳發展的新方向。
我想說一下,這里的低碳城和大家平常理解的低碳城市是不同的概念。其背景是當前許多地方為了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結合新城開發、城鄉結合部改造,拓展設立了許多具有產城融合功能的城市新區,從而培育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推動城鄉一體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低碳城的主要目標是這些具有產城融合功能的城市新區如何探索低碳發展新模式。
這些低碳城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大部分是新區;二是兼具產城融合的功能。當前背景下,在這些類似“白紙”的城市新區探索低碳發展道路,我個人認為其核心思想是要“高端化”,要從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實現產業低碳發展與城市低碳建設相融合,成為未來城市新城低碳發展的“樣板”和“標桿”。
目前,許多地方在這些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同時也遇到了概念目標模糊不清、規劃建設水平不一、產業發展支撐不足等問題,需要從國家層面加強規范和引導。為此,國家發改委2015年8月下發了關于開展國家低碳城(鎮)試點的通知,選擇了深圳國際低碳城、青島中德生態城、鎮江官塘低碳新城等8個國家低碳城試點。其主要路徑和任務是:探索低碳城區規劃建設新模式;打造低碳生產生活綜合體;創建低碳發展政策創新試驗田;形成低碳技術研發應用的新高地;探索低碳運營管理新機制;建設低碳發展國際合作新平臺。
目前,我們正在幫助國家研究推動國家低碳城試點的工作。通過這項工作,希望能夠積極推動探索各具特色的“產城融合”低碳發展模式,并為全國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提供實踐經驗。
記者:今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謀劃之年。“十三五”期間在政策層面對低碳城市會有傾斜嗎?
康艷兵:近些年以來,國家在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發展、環境保護等可持續發展領域投入了大量項目資金,對低碳城市試點也從政策研究、能力建設等方面給予了相關支持。目前,我們正在對國家“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涉及的包括低碳發展目標、產業結構調整、節能降耗、能源結構調整、碳匯建設、低碳試點、碳交易、能力建設、政策法規以及體制機制等低碳發展的相關工作任務進展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同時也已經啟動了“十三五”低碳發展的重大問題與實施方案研究工作。
我認為,“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都進入新的階段,要確保實現2020年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國際承諾低碳目標,并且要為實現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標奠定扎實的基礎。此外,要根據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提出的新精神和新要求,深化改革、依法治國、推動能源革命、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為了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需要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思路方面進行調整和創新。與此同時,中國面臨著很大的發展壓力,在經濟轉型、能源轉型、技術進步、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要妥善處理好資源環境和碳排放約束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關于“十三五”時期的政策,我們還在研究過程中。因為中國當前正在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屆時具體能從多大程度上支持低碳城市發展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國家政策導向一定是朝著更綠色、更環保、更低碳的方向傾斜。
拋開國家的扶持政策,如果一個城市、乃至一個省區或者一個企業自身注重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并及早付諸行動,對提升其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有重大意義的。因為在資源環境碳排放約束的大背景下,能耗、碳排放、污染物的代價會越來越大,提早轉型,趕上甚至引領當今時代的綠色低碳潮流,搶占時代的制高點,就可以避免吃虧,甚至成為新常態的“新寵兒”。例如,在經濟波動時,受影響最大的是哪里?是那些未提早轉型的傳統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受影響最大的是哪些行業?是那些未提早轉型的高耗能、高排放、高碳行業!再看那些提早轉型的地區,青島、深圳、重慶等地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出,如果一個地區的發展理念不變,仍走原來的路子,就算有國家的資金支持,也難以實現跨越發展;而如果一個地區對綠色低碳發展的認識到位,能夠先行先動,那么在未來的發展中就能搶占先機。
所以,無論一個國家、一個省區、一個城市、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家庭,都要切實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更少的資源環境碳排放代價積極探索尋求更大的發展效益,從而推動實現我們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