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新國企
8月18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中國綠生活”主題活動在在中冶集團所屬子公司中國恩菲北京良鄉污水處理廠啟動。
該活動聚焦國有企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展示國有企業在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打造綠色生活,彰顯綠色責任,推動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中冶集團在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裝備研發領域取得豐碩成果,重點開展污水處理、城市管網、河道治理、垃圾焚燒、清潔能源等新興環保業務,提供專業化運營服務,形成了在環境工程與新能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
在良鄉刺猬河畔記者看到,北京良鄉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就流淌在其中。河岸周邊風景秀麗,流水清澈,綠樹成蔭,良鄉大學城以及房地產樓盤臨河而建,別有一番景致。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記者跟隨“走進新國企·中國綠生活”活動組,探訪中國綠生活究竟是什么模樣。
綠色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8月19日上午,“走進新國企·中國綠生活”活動走進安徽省馬鞍山市。
馬鞍山市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的西南側,因鋼建市、興市。在馬鞍山市區,長江穿市而過,馬鋼集團各廠區均沿江而建,馬鞍山市及馬鋼集團的污水排放控制對長江水系的保護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曾經的馬鋼,煙囪林立、黃煙滾滾,是“工業化”的典型代表;如今的馬鋼新區,環境優美,郁郁蔥蔥,是一座資源節約、清潔生產、高度環保的“綠色”鋼鐵工業基地。
據了解,馬鋼集團2015年投入17億元用于節能設備的維護及運行,并投入3億元建設脫硫脫硝和煙粉塵總量減排等污染治理項目。“節能減排投入約占到集團年營收的5%左右?!瘪R鋼集團副總經理嚴華表示。
中冶集團承建的馬鋼新區項目是馬鋼集團“十一五”結構調整重點項目。作為中國最大的冶金工程承包商,中冶集團承擔了國內九成以上大中型鋼鐵企業生產設施的規劃、設計和建筑,所承建的鋼鐵項目占世界鋼鐵市場的60%以上。
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新江表示,目前該公司的環保板塊占資產總比約為20%,其中馬鋼新區項目采用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環經濟生產流程,實現固體廢物的100%綜合回收利用,其煙氣排放標準為0.0025~0.005納克/立方米,已遠超歐盟標準。
垃圾的綠色發電之旅
8月19日下午,“走進新國企·中國綠生活”活動走進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下屬合肥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見證了生活垃圾化身為綠色電力的神奇旅程。
合肥市首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總投資11.5億元、年處理生活垃圾66萬噸,不僅可消化合肥市近70%的生活垃圾,每年還可并網發電近2億千瓦時。
記者發現,廠區并沒有聞到垃圾刺鼻的氣味,花園式的工廠讓人們忘記了這里是每天處理上千噸生活垃圾的發電廠。
來到位于5樓的垃圾吊控制室,從透明玻璃往下看,有一個巨大的垃圾倉。垃圾在焚燒前需要經過厭氧發酵。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懸掛在垃圾倉頂部的一個六爪垃圾吊,正在前后左右上下運動著,對準一個垃圾堆,抓起了一“把”垃圾,投進焚燒爐中。
在二樓的中控室內,大家可以看到大屏幕上監測到的焚燒爐中的畫面,烈火熊熊。焚燒爐長近30米,焚燒爐出口溫度不得低于850℃,最高可達1050℃,不需要添加其他燃料,完全靠垃圾自身燃燒。據介紹,900℃的高溫下,一塊磚頭兩秒就能燒成灰渣。
垃圾充分燃燒后,會產生爐渣和高溫煙氣?!斑@些廢渣可以用于制磚,很環保”,工作人員表示。脫酸凈化后的煙氣在達到歐盟2000標準后,經引風機進煙囪排入大氣。
據介紹,合肥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二期項目即將完工,兩期工程全部投入使用后,每年處理生活垃圾66萬噸,年發電量約2.5億千瓦時,扣除廠用電后,年上網電量約2億千瓦時,年節約標煤約1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0萬噸。
太陽能行業開始回暖
在以火電、核電為主的能源結構中,新能源發電已經默默地占有了15%的份額。這個比例,還將隨著國家環境保護和能源結構改革而逐步擴大。
8月20日,“走進新國企·中國綠生活”活動來到了中國節能太陽能鎮江產業基地。該基地總投資約11億元,2010年11月22日開工建設,2011年9月14日正式投產,從建設到投產到見效不到一年時間,用“光”一樣的速度,創造了光伏行業的奇跡。經過五年的建設,公司產品技術競爭力、成本控制力、品牌影響力均居行業領先水平。
在組件車間里,正在工作的工業機器人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它們代替了工人們的工作,減輕了工人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單位勞動效能。只見兩個黃色機器人正精準地焊接太陽能電池片,紅外加熱的焊接操作方式穩定、潔凈、安全,它們把焊點、溫度控制得很好。兩個橘色機器人將成組電池穩穩搬起,安放在固定位置上,產品排列得非常整齊,沒有一絲錯位……截至目前,公司的各類機器人和機械手已超50臺。
中國節能的太陽能產業不僅有電池板和組件的生產,還在中國的18個省、市、自治區還建立了60多座太陽能發電廠。
“經過幾年的低迷,太陽能行業已經開始回暖。”中國節能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利凱告訴記者,行業毛利率已從10%上升到20%,說明整個供求關系達到平衡狀態。
走進中國最 “ 綠 ” 建筑
據住建部統計,中國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會總能耗的41%,我國目前既有建筑面積超過500億平方米,9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建筑節能迫在眉睫。
8月21日,“走進新國企·中國綠生活”活動來到中國節能·杭州能源與環境產業園,參觀園區內集成了世界十大先進建筑節能系統的杭州綠色建筑科技館。這個科技館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綠色建筑LEED-NC鉑金、綠色三星級設計、三星級運營最高級認證的項目,堪稱中國最“綠”的建筑。
看到眼前的綠色建筑科技館,很多人都會問道:“沒看錯吧?房子是歪的!”的確,這幢房子向南傾斜了15度。原來這獨特的外形就是綠色建筑系統之一——建筑自遮陽系統。除此之外,中國最“綠”的建筑還采用了智能化外遮陽通風百葉系統、能源再生電梯系統等。這些系統的集成,使建筑綠色科技館的每平方米能耗只有普通建筑的1/4,節能達到75%。
隨后,記者見到了能源與環境產業園中另一大亮點——2兆瓦屋頂光伏發電站。作為國內首座兆瓦級屋頂光伏并網電站,年發電量達200萬千瓦時,自2009年并網發電以來累計發電800多萬千瓦時,折合節約標煤近3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4000余噸。
據了解,除建筑能耗占比較大之外,中國環保行業還存在規模小、分散化等特點。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陳吉平對此解釋稱,中國環保行業作為“朝陽產業”起步晚,占中國企業多數的中小企業資金不足、技術水平尚未成熟,造成了環保行業規模小、分散化的局面。
“未來,節能環保領域可以走‘央企+民企’的新型商業模式?!敝袊髽I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將央企的品牌與技術優勢和民企的活力相結合,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可以有效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