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造綠與減貧:中國沙漠里開出的“并蒂花”

發布時間: 2015-07-29 12:05:10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王虔  |  責任編輯: 方青
關鍵詞: 阿拉善地區 梭梭林 減貧 沙漠地區 種草 養殖業 種植業 新能源 荒漠化土地 并蒂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虔)中國荒漠化土地占國土面積的18%,惡劣的生態環境是這些地區群眾長期處于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在多年的治沙實踐中,開創出了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新型道路。

在7月28日舉行的第五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示,中國近些年來認真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并重、治沙與治窮共贏的中國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不僅初步遏制住荒漠化持續擴展的趨勢,實現了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和荒漠化程度持續多年的“雙堅守”,還培育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防沙治沙的新產業,實現了沙區農牧民收入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雙增長”。

1984年,錢學森提出了指導中國21世紀發展的產業革命理論——第六次產業革命,首倡沙產業理論,指出“用100年時間來完成這場革命,沙漠地區可以創造上千億元的產值”。30年過去了,雖然千億產值還未能實現,但沙區貧困居民的生活卻有了顯見的改善。

光伏扶貧,讓陽光照亮財富

我國的西北部荒漠地區常年干旱少雨、荒漠化嚴重,是國家扶貧攻堅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介紹,發展光伏扶貧,是荒漠化地區實現扶貧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協調推進、共贏發展的有效途徑。

歐青平列舉了一組數字:在我國832個貧困縣中,有451縣年平均有效日照時間超過1100小時,適合發展光伏扶貧產業。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能源局在2014年10月共同啟動了“光伏扶貧工程”,并確定2015年率先在河北、內蒙等省區開展試點工作。試點項目的建設總規模達到1836兆瓦。

“預計如果這些項目都能投入發電,年均收益將達到22.6億元,有近4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從此增收,可解決956個貧困村無集體收入的問題,” 歐青平表示,“我們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形象地評價光伏扶貧是‘用電不花錢,賣電做貢獻,是一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利扶貧又利發展的好項目’。”

多業并舉,產業鏈生物鏈互帶互促

“改善荒漠化,不一定要讓當地居民遷離自己的土地。可以就地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對他們進行科學指導,改善經濟模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張世鋼表示,發展生態健康產業是一條有效的道路。在我國多個沙區,產業化治沙的實踐已經產生了“看得到的效果”。

從養駱駝到種肉蓯蓉,阿拉善地區牧民收入從年入一萬升至一季收入十余萬,而肉蓯蓉寄生的梭梭林,也極大發揮了防風固沙的作用。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通過種植沙丘植物和養殖獺兔,發展出六條產業鏈,有效恢復了沙區的生態、提高了沙區農民的生活。

庫布其沙漠地區實踐“光伏+種草+養殖”的模式,利用光伏板下空間種草,草植用來牧羊養鵝。新能源產業、種植業、養殖業齊頭并進,給當地牧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25年的使用期過后,光伏板會被拆掉,這塊地就成了一片草場。”億利資源集團的員工介紹道。

新能源產業、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這些產業彼此帶動、互相促進,在我國沙區生根發芽。修復改善環境的同時,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中國的治沙實踐,不僅造出了綠洲,也消減了貧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