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英國歷史學家龐廷在《綠色世界史》一書中寫道,“人類靠著開發地球上的各種資源而繁榮,直到這些資源不再能夠維持一個社會的人口,這就導致它的衰敗,最終是這個社會的崩潰。”根據聯合國的預測, 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約89億,可以預計,未來人均GDP仍將繼續增長。中國科學院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傳啟在2007年提出中國生態現代化的布局,指出現代社會的環境問題,絕大多數是人為的。生態現代化不是簡單地從污染治理入手,而是從改變人的行為模式出發,何傳啟認為,可以從10個方面入手,減少人類活動的環境負面影響。
何傳啟指出,首先是要提高全民現代生態意識,加速從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轉變。其次是要加速經濟發展模式的生態轉型,提高經濟生態化水平。其三是加速消費模式的生態轉型,鼓勵綠色消費。其四是制定國家能源戰略,防止能源危機的劇烈爆發。其五是建立長效預防機制,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其六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移民機制,讓現代化惠及全體國民。其七是提高環境信用水平,建設環境責任制。其八是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機遇,開發國際資源和市場。其九是落實《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加速西部地區的生態現代化。其十是樹立綠色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沒有現代生態意識,就沒有生態現代化。普及生態知識,提升全體國民現代生態意識,是中國生態現代化的成敗關鍵。現代生態意識,以現代生態科學、環境科學、經濟科學和生態現代化理論為基礎,提倡高效低耗、高品低密、無毒無害、清潔安全、循環節約、公平雙贏、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預防創新和健康環保,主張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監督、誰簽字誰負責和誰瀆職誰受罰,反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超量消費,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退化的完全脫鉤、社會進步與環境進步的良性耦合、人類與自然的互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