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正在由戰略構想步入全面實施階段。從未來發展大趨勢看,如何加快構建面向亞歐的自貿區網路,促進雙邊/多邊FTA(自由貿易協定)或BIT(雙邊投資協定)協定談判,落實推動多/雙邊直接投資政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自由、公平、公正的全球開放性多邊貿易和投資體系建設,最終建成“一帶一路自貿區”將重構全球經濟新格局。
“一帶一路”將構筑新的雁陣模式。雁陣模式的核心是產業轉移。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從日本到“亞洲四小龍”再到東盟其他國家,東亞國家和地區通過產業的依次梯度轉移,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現了整個地區的經濟騰飛,形成“雁陣模式”。上世紀80年代,亞洲形成以日本為核心的雁陣模式,其中日本以其先進的工業結構占據了雁陣分工體系的頂層,新興工業化經濟體處于第二梯度,我國及東盟諸國為第三梯度。三個梯度分別以技術密集與高附加值產業、資本技術密集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為特征。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以及日本經濟持續衰退,過去以日本為雁首的亞洲產業分工和產業轉移模式逐漸被打破。根據勞動力成本和各國的自然資源稟賦相對比較優勢,未來5年,我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和資本密集型行業有望依次轉移到“一帶一路”周邊及沿線國家,帶動沿線國家產業升級和工業化水平提升,構筑以我國為雁首的新雁陣模式,要充分挖掘“一帶一路”區域國家經濟互補性,建立和健全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促進泛亞和亞歐經濟一體化。
然而,加強“一帶一路”區域貿易投資合作還須克服諸多難題。首先,區域整體發展水平和市場規模較低。根據57個主要國家的統計計算結果顯示,2013年人均GDP水平低于1萬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0500美元)的國家有35個。這些國家的人口總數達到39.5億人,占全球的55.33%,但GDP僅占全球的20%;人均GDP為3862美元,僅相當于這一區域平均水平的76.5%和全球平均水平的35.7%。
其次,高水平經濟一體化建設明顯滯后。雖然絲路地區人口眾多、距離相近,具有深化彼此之間經濟關系的有利條件,但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巨大、地緣政治復雜等原因,缺乏以本地區成員為主、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多邊自貿安排和有效合作機制,制約了區域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