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圖看懂京津冀藍皮書
北京的人口為何控制不下來?昨日發布的京津冀藍皮書認為,原因之一在于落戶由多部門審批,準入條件與規模調控之間缺少有機聯系。專家認為,應由級別高于北京、天津、河北的綜合協調部門,來協調人口規模調控及合理分布等相關事宜。
戶籍人口遷入“政出多門”
昨日,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京津冀藍皮書《京津冀發展報告(2015)—協同創新研究》在京發布。
藍皮書透露,近年來,京津人口規模持續增長,內部人口空間分布也不均衡,而影響京津兩地人口規模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口遷入。
以北京為例,藍皮書指出,掌握進京戶口審批權限的共有中央、市屬和軍隊三大系統,涉及26個單位的41個部門,包括北京市人口計劃生育、發展改革、規劃、統計、公安等部門,“人口管理職能如此分散,人口政策缺乏銜接,協調機制不夠完善?!彼{皮書認為,戶籍人口遷入“政出多門”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口規模調控的難度,也成了首都人口“控而不制”的原因之一。
建議實行人口遷入“一支筆”審批制度
如何進行京津人口調控及分布優化?藍皮書建議成立京津冀綜合協調機構,協調人口規模調控及合理分布等相關事宜。
“希望這種協調不僅涉及人口,為人口調控專門成立機構太浪費。”藍皮書的作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張耀軍表示,需要一個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協調機構,級別上也要高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該機構要由三地政府牽頭,吸收中央及國務院各部委、駐京部隊及三地發改委、規劃委等部門參加,辦公室可設在發改系統的委辦局。
張耀軍稱,該機構的職能應包括根據三地人才發展需要和戶籍制度改革要求,協調和檢查各部門落戶指標使用情況,實行戶籍人口遷入的“一支筆”審批制度。
張耀軍還在藍皮書中建議,應加強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資源與產業配置格局,促進京津冀人口分布合理化。此外,還應建立京津冀人口流動信息交流監測平臺,實時交流三地人口流動信息,并檢測人口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
【焦點1·交通】
北京應加快市郊鐵路規劃
藍皮書指出,京津冀跨界交通存在瓶頸。例如,河北目前與京津對接的高速路、國道、省道中,共有18條“斷頭路”和24條“瓶頸路”,其中僅“斷頭路”就長達2300公里。為此,藍皮書建議,盡快完成行政區域交通線路建設,“使行政邊界不再成為交通壁壘?!?/p>
軌道交通方面,可仿照廣佛(廣州-佛山)和滬昆(上海-昆山)模式,興建跨區域地鐵。就北京軌道交通而言,藍皮書建議,應在15公里至30公里近郊區內建設快線地鐵,以連接中心區軌道交通與市郊鐵路,并在30公里至70公里范圍的遠郊區內加快市郊鐵路規劃。
【焦點2·生態】
水庫周邊等存幾百座垃圾場
藍皮書指出,與國內外其他都市區相比,京津冀都市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北京城市應急水源地已接近開采極限。自2003年以來,懷柔、平谷、昌平等應急水源地陸續建成,但目前埋深已超過40米,接近設計開采值。
此外,無論是密云水庫還是官廳水庫,地下水還是地表水,水質問題都比較嚴重,庫區周邊及水源地存在幾百座垃圾場,80%是非正規式垃圾填埋場,“降水后部分垃圾可能隨著雨水直接進入地下水造成影響?!彼{皮書說。
藍皮書建議,建立城市、特別是首都跨界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按水庫供水量每噸0.02元計算,由京津冀區域協調委員會在每年年底前一次性劃入專項資金賬戶,用于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項目補助。還可以爭取國家支持,以張家口、承德地區為主體,包括京津的北部及西部山區,設立國家級水源生態合作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