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魏博 王虔)近年來,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生態環境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如:大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等。殺雞取卵式的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往往需要花費巨額資金和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恢復,有些甚至是永遠無法逆轉。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會議強調,必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會議指出,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著力破解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盡快出臺相關改革方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2015年是我國的‘深改元年’,同時也開啟了我國生態文明體制建設、環境保護工作全面發展的新紀元。如何在新時期邁入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常態,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要解決中國的環境問題,首先應當定好位,即看待環境問題要有大視野、大胸懷;其次要定好向,即開展環境保護要有大格局、大戰略;最后要找準突破口,全面推進,實現中國環境保護大轉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p>
“如果一些領導干部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那么就要通過自然資源離任審計這個制度,倒逼他重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可以運用行政執法、司法等法律手段,制約違法排污企業?!背<o文強調。
“不能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對立起來,用一方壓制另外一方,對正當利益都要尊重,要進行正當利益的合理平衡。落后地區發展經濟的需求要予以尊重,發達地區不能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和標準一味對其譴責和打壓,要給予支持和幫助。國家提出創新驅動的發展策略是高瞻遠矚的,也是十分及時的,今后的工作重點是要穩步推進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革新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力發展高精尖的產業和產品,分地區、分階段地逐步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產業,穩步實現生態文明。”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朝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