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胡玉坤:農村女性在氣候危機中更脆弱

發布時間: 2015-02-16 09:47:19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焦夢  |  責任編輯: 焦夢
關鍵詞: 農村 婦女 氣候變化 脆弱 適應 扶貧

婦女在氣候危機中更為脆弱,中國應積極借鑒國際經驗,關注貧困和弱勢農村婦女的權利訴求,從而提高這個人群適應氣候變化和參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焦夢)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胡玉坤近日在“社會性別主流化與環境治理研討會”上表示,婦女在氣候危機中更為脆弱,中國應積極借鑒國際經驗,關注貧困和弱勢農村婦女的權利訴求,從而提高這個人群適應氣候變化和參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胡玉坤認為,在各種社會不平等和氣候變化的多重夾擊下,不管個人還是群體,龐大的農村婦女,尤其是貧弱婦女的脆弱性大為增加。農村婦女更多地集中在氣候敏感部門,她們的生活和生計比男性更依賴周遭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為了降低家庭的生存風險和改善生存機會,越來越多男性不得不外出尋求謀生之路,已婚婦女則因社會文化規范和家庭照料責任而滯留鄉野。“農業的女性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鄉村環境資源使用和管理的女性化。

農業的‘女性化’

農業的‘女性化’

此外,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會加劇婦女的家務勞動負擔。農村兩性之間生產與再生產勞動之間的分野依然生生不息。婦女除了種莊稼外,還需包攬做飯、洗衣、找柴、取水、生養孩子、照料老人病人等多樣化角色。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時間利用調查,2008年女性每天的有酬勞動時間為4小時23分鐘,比男性少1小時37分鐘。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女性的無酬勞動時間為3小時54分鐘,而男性僅為1小時31分鐘,前者比后者多2小時23分鐘。

胡玉坤教授表示,氣候變化導致的長期干旱、洪澇、沙漠化、降雨不規則等會加劇安全飲用水的匱乏,從而使婦女在維持家人健康和家庭衛生方面付出更多代價。在偏遠農村,婦女會因道路、公共交通、安全飲水與衛生設施、現代能源及信息與通信技術的匱缺而處于更邊緣化的境地。風暴、洪水泛濫等極端氣候有可能,摧毀人們安身立命的場所,增加婦女本人及其家人的健康風險,帶來疾病、傷害乃至死亡。災害期間和災后沉重的勞動負擔也會不成比例地落在婦女和女孩肩上,致使其在自然災害面前更為脆弱。

婦女應對和恢復能力比較弱的原因還可追溯到她們在家庭和社區層面獲取和控制自然資源,以及在參與環境決策等方面處于劣勢。由于歷史遺留的社會性別歧視和偏見,女性在平等參與社會事務的管理方面仍面臨很多障礙。在很多地方,村委會和村黨支部成員往往是清一色的男性。即便婦女得以入選, 也常常處于村莊權力結構的底層或邊緣。婦女的環境知識、經驗和需求等被漠視或低估。

為此,必須確保貧困和弱勢的婦女群體平等地獲得各種生產性資源土地、信貸、推廣服務、優質化肥等,并增強她們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努力確保更多人公平地獲得可靠的安全飲用水和衛生設施,以降低婦女因此而蒙受的收入減少、生活不方便及健康受損等影響。

胡玉坤教授建議為減緩氣候變化,可賦權農村婦女采取農田保護性的耕作實踐,其中包括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等以增加農田碳匯;動員婦女積極參與植樹造林,特別是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態建設項目,為增加森林碳匯做出貢獻。而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還應賦權婦女參與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抗災能力。采用優良的抗旱、抗澇、抗高溫、抗病蟲害等抗逆品種。參與水土流失治理,采用農田節水技術提高灌溉效率,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氣候適應性行為等。

社會性別主流化與環境治理研討會由聯合國婦女署和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旨在圍繞環境保護中的社會性別差異,以及環保部門向社會倡導農村應如何采取措施促進男女平等參與環境保護進行研討和交流,促進環境保護領域中的社會性別主流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