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財經1月22日訊 國新辦今日上午就2014年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波動加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
管濤表示,去年從二季度開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而銀行結售匯差額持續下降,甚至從順差轉為逆差,這種現象稱之為貿易順差和外匯供求關系的背離。去年下半年,進出口順差累計2778億美元,比上半年增加了166%,但同期,即期和遠期結售匯卻持續逆差,累計差額由上半年的順差1674億美元轉為逆差818億美元。從國際收支角度看,三季度經常項目順差為722億美元,比上半年每季平均的402億美元大幅上升。但跨境資本流動由上半年的每季平均凈流入389億美元轉為三季度的凈流出90億美元。同時,外匯儲備資產由上半年每季平均增加743億美元轉為下降4億美元。初步估計,第四季度國際收支仍可能呈現“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運行態勢。
管濤進一步分析道,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波動加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2014年3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幅度進一步擴大,匯率雙向波動逐漸深入人心,人民幣匯率預期分化,促使企業結匯意愿減弱、購匯動機增強,并采取了增加外匯存款、減少外匯貸款的財務操作。2014年底,境內外匯貸款與境內外匯存款之比較年初下降了26個百分點,市場財務運作策略出現了回補美元空頭的操作。
二是2014年世界經濟整體呈現一種不平衡的緩慢復蘇,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元匯率全面走強,全年美元指數上升了12%。在這種情況下,國際資本大量回流美國,而許多新興市場出現了資本外流、本幣貶值的壓力,這對中國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三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后,市場越來越關注我國經濟運行狀況,以及其中可能蘊含的一些風險和問題,市場情緒處于較大波動期,加之人民幣匯率已經趨于均衡合理水平并被市場廣泛接受和認可,激發了境內市場主體資產負債幣種結構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