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12日,中美兩國在北京共同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其中中國不僅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且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評價說這是要用非化石能源在16年間再造一個相當于美國目前的能源系統。
中國能否完成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在利馬氣候大會召開期間,記者就這一問題專訪了出席大會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周大地。
周大地
周大地研究員首先表示,“我個人認為,中國在國際上一直是很講信用的。既然現在中國對外的承諾了,說了的事一定要做到,所以20%的目標應該說不會是一個最多能達到的目標,隨著我們能源消費總量增加趨緩、節能搞上去了,還是一個能突破的目標!”
周大地說,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潮汐等,其中能起關鍵作用的就是水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此外還有清潔能源核能。“發展這些能源基本身屬于既綠色又低碳,不會造成常規性的環境污染,也不會不造成排放。”
既然有這么多好處,那么為什么還存在比例問題?周大地進一步細述:大多數的新能源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看水電價格相對便宜吧,但是水力資源卻是有限的;核電清潔吧,但是投資卻高;風能、太陽能看似到處都有,但是分散度高,屬于間歇性的能源,上網電價也明顯高出化石能源,此外對電網的穩定性、儲能系統等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中國的能源消費過去一直是以化石能源為主,在這樣條件下,要從一個高度依賴煤碳的能源結構過渡到真正的以非化石能源為主不是那么容易的。
“比如說中國現在能源消費總量在30多億噸、接近40億噸標煤,而且有人認為到2030年能源消費量還要增加,達到50多億噸標煤,50億噸標煤的20%即將近10多億噸標煤的能源啊!”
“由于受資源約束,水電的供應量就那么多,而1億千瓦時的風電只能能夠貢獻大約6000萬噸標煤,1億千瓦時的太陽能只能貢獻3000萬噸標煤。所以要上十億噸的能源靠太陽能、風能,得要多少時間啊。”
所以,2030年非化石能源達到20%目標并不是一個簡單就可實現的事,而是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因為分母太大了,分子也就變大了,所以要實現20%的目標,首先要實行節能優先,提高能源效率。
第二是能源結構不能按照市場需求來,現在市場上石油、煤碳價格低就多用石油、煤碳,這不行。國家要從投資上、價格上對綠色低碳能源政策傾斜、要多付出成本,加大對新能源的投入。
如果有了這兩個因素,“20%的目標還能突破”,周大地肯定地說 。
接著,周大地研究員還對未來的目標進一步進行了解釋。首先他認為2020年新能源的發展目標是非常積極的:一是我們認為可以開發的水電,基本要全部開發,至少要達到4.5億千瓦時以上;“風電2020年要達到2億千瓦時”,“太陽能2020年達到1億千瓦時”。
2030年要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做很大努力。但周大地認為,中國有決心成為世界上可再生能源規模最大的國家。
對于2030年的非化石能源的結構,周大地研究員認為,“貢獻量最大的可能水電還是第一的,要占一半多”;其次是核電、風電(實現3、4億千瓦時有可能)、然后是太陽能(再增加1億千瓦時)。
對于核電,周大地帶有惋惜的口氣說道:原來規劃到2030年爭取達到1.5億-2億千瓦時的,但是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后,反核思潮在中國也有一定的市場,現在看來2億是達不到了,但是1.5億還是有希望的。
最后,周大地研究員樂觀地表示,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面臨諸多有利條件,一是受到轉方式、治理霧霾等政策的影響,對化石能源的使用就有約束了;另一方面,發展非化石能源,可以提高能源保障程度,對能源多元化、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也會起到很好作用。
(外文局氣候會議報道組 李五洲 發自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