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
尤 權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順應大勢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承貫古今、連接中外、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支持。福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和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省份,要抓住機遇、主動融入,發揮優勢、積極作為,為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美好世界做出積極貢獻。
一、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著眼世界大局、面向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為泛亞區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福建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對于深化區域合作、促進亞太繁榮、推動全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促進沿線國家共同繁榮的戰略選擇。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各國間相互依存程度不斷加深,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共同發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利于加強我國同沿線國家的經貿聯系,進一步拓展開放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打造具有巨大潛力的海上經濟大通道,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有助于增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共識、互利共贏,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營造我國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拓展區域發展空間、加快轉型升級的深遠謀劃。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東部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率先發展地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經過多年快速增長,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亟須突破資源、能源、環境等瓶頸制約,在新起點上加快科學發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利于統籌好陸海資源,進一步拓展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腹地與市場,促進區域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東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進一步加快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福建發展的條件和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勞動力、土地和出口拉動等紅利正在減弱,特別是今年以來,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增大,外部市場空間收窄,迫切要求以開放促進改革,以開放加速發展,激發發展內生動力。主動融入和加快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有利于進一步拓展福建與沿線國家在港口航運、海洋能源、經濟貿易、科技創新、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為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上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開辟重要平臺。
二、福建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
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是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岸的重要通道,是太平洋西岸航線南北通衢的必經之地,歷史輝煌,區位獨特,優勢明顯,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歷史淵源深厚。福建的區域發展史,就是中原文化與海洋文明不斷融合發展的歷史。從漢代迄隋唐,伴隨著中原漢人不斷南遷入閩,福建沿海得到了進一步開發,福州、泉州與海外貿易往來日益頻繁,逐漸成為我國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唐代中期,泉州已與廣州、交州、揚州并稱為“全國四大通商口岸”。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達至頂峰,泉州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泉州也因此成為我國獲聯合國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明代前期,福州港取代泉州港的官方港口地位,鄭和從長樂太平港開洋遠航七下西洋;明朝中后期,漳州月港作為我國唯一合法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在目前六省九市聯合提出的海上絲綢之路捆綁申遺計劃中,福建的福州、泉州、漳州均列其中,是申遺城市最多的省份。
人文優勢突出。福建是我國著名僑鄉,也是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現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有1 200多萬人,其中80%集中在東南亞,東盟國家2000多萬華僑華人中有近1000萬人祖籍福建,臺灣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福建具有濃厚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底蘊。鼎盛時期的泉州,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東南亞諸種文化和宗教在這里廣泛傳播,成為一個多種宗教、多種民族和多元文化融合并存的城市,目前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有5萬人,阿拉伯國家對泉州有一種親緣感般的認同。1991年泉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全球首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2013年又與日本橫濱、韓國光州一道當選為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海神”媽祖在臺灣、港澳和東南亞華僑華人中有廣泛信眾。福州、漳州等地也都有豐富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存。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經過20多年來的挖掘弘揚,不僅成為福建重要的文化品牌,同時也成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的歷史記憶。
基礎條件扎實。福建海洋資源豐富,海域面積達13.6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3324公里,擁有眾多優良港灣,是拓展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的重要區域。對外交通近年來得到巨大改善,現有廈門、福州等5個民用機場,1 14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7條出省鐵路、9條出省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產業發展長足進步,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石油化工三大主導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一批大型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輻射帶動力日益增強。對外經貿不斷拓展,2013年福建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242.9億美元,東盟已成為福建第二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外資來源地和第二大對外投資目的地,未來合作空間更加廣闊。人文交流合作密切,福建與東南亞各國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