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介紹中國節水灌溉狀況。中國網 李佳攝
中國網9月29日訊 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今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我國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首要途徑是節流。他透露,我國將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節水灌溉激勵機制。探索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等實現途徑,鼓勵引導農民成為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管理的主體。通過完善價格、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節水灌溉。
李國英說,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水缺。特別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水資源,人均只有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加、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水資源不足已越來越成為嚴重的瓶頸制約。
解決水資源危機的出路:一是開源,二是節流。就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和水平而言,節流應為首要途徑。農業是第一用水大戶,也是節水最具潛力的行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自然就成為我國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選擇。
因此,中國政府提出“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新世紀以來,連續11個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都要求把節水灌溉作為重大戰略舉措。截至2013年底,全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52億畝(6347萬公頃),其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07億畝(2711萬公頃),約占有效灌溉面積的43%。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14億畝(1427萬公頃),約占有效灌溉面積的22%,其中低壓管道輸水1.11億畝(740萬公頃)、噴灌0.45億畝(300萬公頃)、微灌0.58億畝(387萬公頃)。
李國英指出,節水灌溉成效主要體現在,一是節約了水資源。2000年以來,我國農田畝均灌溉用水量由420立方米下降到361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3提高到0.52,農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社會用水總量的比例從63%降低到55%,有效灌溉面積由8.25億畝增加到9.52億畝。二是增加了糧食產量。節水灌溉措施畝均增產糧食10%-40%。2000年以來,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由1.33公斤增加到1.75公斤。三是提高了肥料、農藥使用效率。高效節水灌溉實現了水肥藥一體化,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肥料、農藥利用率提高了5%-20%。四是發揮了綜合效益,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節水灌溉不僅實現了節能、省地、省時、省工、減排等綜合效益,而且提高了技術集成、機械化、專業化生產經營程度,促進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五是帶動了節水產業發展。目前,全國生產節水灌溉設備和材料的廠家已有2000多家,形成了年生產3000多萬畝節水灌溉設備和材料的供應能力。同時,節水灌溉的產、學、研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李國英強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力爭到2020年,將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將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以上。
加大已有灌區的節水改造力度。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國434處大型灌區和2157處重點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在水土資源條件具備的地區,建設一批節水型新灌區。規模化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全面實施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采、南方節水減排等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山丘區因地制宜建設“五小水利”工程,發展集雨節灌。大力推廣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
建立節水灌溉倒逼機制。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合理形成機制,以此形成有利于節水灌溉發展的績效考核和經濟調節倒逼機制。建立節水灌溉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民辦公助、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實現途徑,鼓勵和引導農民、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者成為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管理的主體。通過完善價格、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節水灌溉。探索建立節水灌溉節約水量使用權交易和政府回購機制。
??????? 建立節水灌溉長效運行機制。積極推進節水灌溉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權和使用權,建立管護運行責任制。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灌溉試驗和成果應用,科學指導節水灌溉。提高節水灌溉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使節水灌溉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