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9月4日訊(記者 李小華) “G20象征著一個歷史性轉折——它為新興經濟體提供了與西方國家一樣平等參與全球治理的機遇,標志著長達500年的西方主導地位結束。當美國引發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后,自詡為“大師”的G7發現自己比他們眼中的“弟子”(新興經濟體)更無知。“ 印中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默罕默德 薩奇布今天在參加“大金融與綜合增長的世界:第二屆20國智庫論壇”時指出。
該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來自20國的智庫學者就“大金融與綜合增長的世界”等諸多議題進行了坦誠的交流。
薩奇布認為,G20作為討論國際經濟問題及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國際論壇,其作用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尚未完全意識到地緣政治與格局變化所帶來的潛在金融和經濟危機的隱患。他強調,從經濟上說,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有望在2025年或之前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印度、巴西、俄羅斯也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潛質,這些國家的經濟潛力和龐大的人口賦予其重要的政治影響力。這種此消彼長的不平衡長期存在,勢必導致逆差國家的經常賬戶赤字和負債,并最終演變成金融和經濟危機。在這種情況下,G20擁有獨特的地位,可以彌補全球治理的空缺。但對G20而言,國際體系的重組不僅意味著合作,同時也為其成員國提供了角逐權力排名的大舞臺。
同時,薩奇布指出,G20需要反思取得的成績低于預期的原因,并著重介紹了G20的金融改革和發展議程兩方面。他說,G20議程中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金融體系改革。但目前財政整頓和金融改革明顯深度不足、速度緩慢,缺乏執行力,需要各國共同推進。而發展議程起步較晚,關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糧食安全方面需要發達國家給予更多援助,G20需在其中更多的參與斡旋和監督。
據了解,穆罕默德 薩奇布教授是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ICEC)的創始人并擔任秘書長職務,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是中印經濟和文化問題的重要智庫。
G20峰會產生于2008年美國為應對金融危機的臨時召集機制。先后六次G20峰會分別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韓國和墨西哥召開,澳大利亞成為2014年G20峰會主席國,將于11月召開布里斯班G20峰會。2011年《G20集團戛納峰會公報》中明確指出,2015年后的G20主席國將由輪值地區選舉產生,首先由亞洲小組開始,中國是最熱門的候選。此次論壇已是中國人民大學第二次主辦20國智庫論壇,希望通過這兩次論壇,加強資源整合,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促進世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同時也為中國未來舉辦真正意義上的G20峰會積累經驗。